元祐末宿秋試院曾和王敏父四詩是時以疾先出院方欲出而未得況味有類今日追用前韻再賦四首 其一
階除又見日將斜,若此奔馳尚可夸。敢覬陰功踵定國,未應和藥困王嘉。門前禱雨頻催鼓,眼底無人但見花。不比貢闈當日鎖,病來有許便還家。
階除又見日將斜,若此奔馳尚可夸。敢覬陰功踵定國,未應和藥困王嘉。門前禱雨頻催鼓,眼底無人但見花。不比貢闈當日鎖,病來有許便還家。
臺階前又看見太陽即將西斜,如此奔波勞碌竟還值得夸耀?不敢企求以陰德繼承于定國的余緒,不應像王嘉那樣因調和藥物而困厄。門前為祈雨頻繁擊鼓催促,眼前沒有他人,只見到鮮花。不像當年貢院被鎖住的時候,如今生病便有這樣的便利可以回家。
階除:臺階。除,臺階。
覬(jì):希望,希圖。
陰功:陰德,暗中積累的善行。踵(zhǒng):繼承、跟隨。定國:于定國,西漢名相,其子于永嗣爵,時人認為其家族興盛因于定國積陰德。
和藥:調和藥物,此處或隱喻處理政務。王嘉:西漢哀帝時丞相,因反對寵臣董賢封爵被下獄,絕食而死,史載其“剛直守節”。
貢闈:科舉考試的場所,即貢院。
此詩創作于北宋元祐末年(約1094年),作者曾于秋試院與王敏父唱和四詩,當時因生病欲出院而未果。如今境遇相似,故追用前韻再賦。元祐末政局動蕩(次年改元紹圣),作者或借試院生活片段,隱晦表達對個人際遇與時代環境的感慨。
全詩圍繞試院生活與病中歸家的經歷展開,通過用典、對比手法,含蓄表達對奔波的自嘲與對當下的釋然。語言平實而意蘊豐富,體現了宋代文人“以詩言事”的創作特點。
月落宿禽起,
幽人殊未回。
不知何處磬,
迢遞過山來。
山肩吾子類賈島,
火色我儂輸馬周。
但得把螯同一醉,
絕勝側目避監州。
極目平蕪欲化煙,春愁黯黯不成眠。
半醒半醉簾垂地,微雨微晴水拍天。
望里花光渾暗淡,夢中云氣太纏綿。
伏雷未起蛟龍蟄,閒過東風混沌年。
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
試問池邊蜑,云今累年閑。
豈無明月珍,轉徙溟渤間。
何關二千石,時至自當還。
千山萬山渺何處,塔影層層國清路。斜陽林外送微風,布襪蕭然蹋云去。
寺外澄潭一鏡圓,連漪倒浸青蒼山。長松蜿蟺落潭底,白日疑有蛟龍眠。
泉聲曲折引我入,菩提一樹高摩天。龐眉老僧可人意,為我掃石開禪關。
匏樽酌茗薦瓜果,野味足洗官庖膻。坐來庭徑轉岑寂,修竹杳窱聞清猿。
北窗跂腳許高臥,冰簟蔭借青瑯玕。始知物外即幽曠,化城何必離人間。
念昔平生俱道長,行驂劫劫無停鞭。三年席帽客京國,口識甘苦難為言。
今歲崎嶇浙東道,水浮陸走行三千。人生如此竟何為?空使慘戚凋朱顏。
誓從今日抉塵網,山深林密行盤桓。桃花流水跣足渡,嵬峨半醉來參禪。
纖玉參差象管輕,蜀箋小研碧窗明。
袖紗密掩嗔郎看,學寫鴛鴦字未成。
鸞旗肅肅駐郊坰,輦道風和霽色明。
四海無塵寧弛武,六軍有紀盡知兵。
雕弓親試穿云箭,繡罕還巡夾日營。
昨夜賜酺恩澤溥,馬騰士飽遍歡聲。
寒雨苦不止,同云滿太虛。
漓漓花易綻,脈脈歲將除。
烹茗徐添火,扃門懶著書。
有懷多晝寐,凄寂欲何如。
獨坐山房意黯然,濛濛秋雨瘴南天。海門浪涌分淇水,水上人家空可憐。
遠別沉吟古墓邊,傷心曾憶五年前。何人重覓鸞溪上,才問崔郎已渺然。
身心久已拚空門,在欲行禪未易言。慚愧老僧辜負汝,綠蘿庵里待招魂。
珍重峰頭謁老翁,當年誰共聽朝鐘。死生如對秋山雨,悲喜何曾入畫中。
空谷生香迥絕塵,評量花價此為珍。秋來紉作何人佩,半屬騷人半美人。
采蓮涇里是儂家,不賣蓮蓬但賣花。蓮子有心中帶苦,花如郎面映朝霞。
寶珠萬顆夜生光,彩線穿殘指甲香。鄰女不知爭戰苦,聲聲猶唱小南強。
異饌金華出,甘漿玉髓流。黃封螭陛底,彩翰鳳池頭。
東海無勞牧,中山不待求。清香浮綠蟻,麗色映紅虬。
鼎鼐分朝食,杯盤愜夜游。投醪情繾綣,輟饋思綢繆。
劇飲邀名勝,加飧豁旅愁。欣然聊一飽,何羨醉鄉侯。
耒耜莘郊畔,綸竿渭水涯。羹分元相座,鲊合五侯家。
入鼎猶生霧,堆盤欲照霞。刈云連隴阪,釣月倚汀沙。
玉粒逾紅稻,金鱗錯紫茄。杜镵知有托,馮鋏豈重嗟。
綠野懸情劇,清溪入夢遐。窮年勞稼穡,未暇詠蕪葭。
綺樓人去物華非,
曉院花寒苜蓿肥。
最是春風雙燕子,
呢喃還傍舊巢飛。
俗子與人隔塵劫,何啻相逢風馬牛。
夜讀楊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
綠樹藹佳色,青山明曉霞。春風到幾日,開遍一庭花。
林樾暑不到,水亭涼氣多。白鷗飛復下,隨意點蒼波。
南山一千丈,秋色共崢嶸。開樓遲佳色,聽此松風聲。
沈沈萬壑靜,杳杳千山白。何處孤舟人,凌寒蕩空碧。
逢人不肯下顏色,
砥柱屹然羞比周。
能詩怪有墨君僻,
一派元出文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