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送張叔和
張侯溫如鄒子律,
能令陰谷黍生春。
有齊先君之季女,
十年擇對無可人。
箕帚掃公堂上塵,
家風孝友故相親。
廟中時薦南澗蘋,
兒女衣袴得補紉。
兩家俱為白頭計,
察公與人意甚真。
吏能束縛老奸手,
要使鰥寡無顰呻。
但回此光還照己,
平生倦學皆日新。
我提養生之四印,
君家所有更贈君。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無可簡擇眼界平,
不藏秋毫心地直。
我肱三折得此醫,
自覺兩踵生光輝。
團蒲日靜鳥吟時,
爐薰一炷試觀之。
張侯溫如鄒子律,
能令陰谷黍生春。
有齊先君之季女,
十年擇對無可人。
箕帚掃公堂上塵,
家風孝友故相親。
廟中時薦南澗蘋,
兒女衣袴得補紉。
兩家俱為白頭計,
察公與人意甚真。
吏能束縛老奸手,
要使鰥寡無顰呻。
但回此光還照己,
平生倦學皆日新。
我提養生之四印,
君家所有更贈君。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無可簡擇眼界平,
不藏秋毫心地直。
我肱三折得此醫,
自覺兩踵生光輝。
團蒲日靜鳥吟時,
爐薰一炷試觀之。
張侯溫和如同鄒衍的律管,能讓陰寒山谷中的黍苗萌發新春。您有位齊國先君的小女兒,十年擇選配偶都沒遇上合適的人。她持箕帚打掃您堂上的灰塵,因家風孝順友愛所以彼此親近。廟中時常進獻南澗的水蘋,為兒女縫補衣褲從不懈怠。兩家都為白頭相伴做打算,看出您待人接物心意真誠。您為官能約束老奸巨猾之手,定能讓鰥寡之人不再愁眉苦臉。若能將這種明察之光反照自身,平生倦怠的學業都會日日更新。我提出養生的四個要訣,您本有美德再贈您這些。百戰百勝不如學會忍耐,萬語得當不如保持沉默。無需刻意選擇眼界自然平和,不藏絲毫雜念心地自然正直。我歷經挫折才得此養生之法,自覺雙足生光精神煥發。在蒲團上靜對日影聽鳥吟時,點一炷爐香慢慢體會這些吧。
鄒子律:指戰國鄒衍吹律使地暖的典故,《列子·湯問》載鄒衍吹律,寒谷生黍。
季女:小女兒。
箕帚:簸箕和掃帚,代指家務。
南澗蘋:《詩經·召南·采蘋》有‘于以采蘋?南澗之濱’,指用于祭祀的野菜。
四印:蘇軾提出的四種修養要訣,即后文‘一忍’‘一默’‘眼界平’‘心地直’。
肱三折:《左傳》‘三折肱知為良醫’,比喻歷經挫折獲得經驗。
團蒲:圓形蒲團,供坐禪用。
此詩為蘇軾贈友人張叔和之作。張叔和當為蘇軾交游中注重德行之人,詩中既肯定其治家孝友、為官恤民的品行,又以‘養生四印’相贈,反映蘇軾晚年歷經世事,更重修身養性的人生感悟,約作于其貶謫或晚年時期。
全詩通過贊賞張叔和的家風、官德,轉而贈予‘一忍’‘一默’等處世哲學,將對友人的肯定與勸誡結合,體現蘇軾‘外儒內道’的思想,語言親切,主旨鮮明,是贈友詩中情理兼備的佳作。
易躋廿四中書考,
難聚三千聽講生。
入侍親庭為一笑,
方瞳弘景轉精神。
舊歲新年又送迎,沿河幾日柳青青。凍蠅自暴窗前日,奮翼難穿紙一層。身困守,意飛騰,醒時卻夢夢時醒。楞嚴一卷從頭會,不會無生會有生。
自笑當年愛醉鄉,于今合作別商量。試看故國江山好,方信人間意味長。終夜想,鎮天忙,心頭亦自有炎涼。四十五日春來了,一任今宵萬瓦霜。
鐘山醉老太平春,
自與云霞道氣親。
三代尚存惟我輩,
百年獨步見斯人。
久居深巷絕華轂,
恥向侯門吐錦茵。
高隱從來思濟世,
殷勤屬我作良臣。
憶自別君顏,已易一番寒暑。多少別離情況,訴西風寄語。
秋來容易損柔腸,不獨黃昏雨。偏是一檠燈影,照相思最苦。
石洞何年有
名傳事或非
那知為雨后
卻向此中歸
搗香復篩辣,
兵廚瀉芳酒。
天宇澄清瀾,
山中寄聲否。
冬日山居好,茅茨不漏風。山廚蒸芋栗,野徑掃風蓬。嫩酒篘初白,寒灰撥暫紅。編氓吾未免,杜老屢囊空。
冬日山居好,誰能倚市門。從橫鴉出郭,寂寞鸛歸村。為念曲肱樂,因耽曝背溫。此時新放飲,招我苦吟魂。
冬日山居好,隨家豐儉宜。果成猿種核,薪落鶴巢枝。梅見天機早,菊知霜信遲。讀書年少事,任汝眼昏眵。
冬日山居好,幽齋羃紙窗。溫存檐鵲并,暖熱竹鳩雙。鹿下霜封塹,樵歸雪印矼。從茲謝城府,吾志鹿門龐。
冬日山居好,尤于老叟便。年衰催釀酒,骨冷早裝綿。著帽來梅下,扶輿到雪邊。興來聊復爾,微倦自高眠。
冬日山居好,農人告歲功。明朝輸井稅,深夜動機舂。木脫見山市,霜清聞澗鐘。倘無饑凍迫,何必羨侯封。
冬日山居好,先生獵較時。海陂寒網雁,嵐市夜分麋。酒熟鄰相聚,家貧盜不窺。偷生前進士,幸矣過耆頤。
冬日山居好,能閒樂自全。米豐平酒價,蔬賤減魚錢。偶爾思前事,依然是少年。下簾高枕臥,門外北風顛。
冬日山居好,不知年又窮。老人六十七,破衲兩三重。未要迎新歲,聊須駐舊冬。明堂知未議,安用聘申公。
冬日山居好,能安始識閒。漁歸溪口港,樵下屋頭山。竹蠣含梅蕊,江鱸著玳斑。人生何所事,口腹最相關。
每因髀肉嘆身閑,
聊欲勤勞鞍馬間。
黑槊黃旗端未免,
會沖風雪出榆關。
杜家廟前古梓樹,閱歷歲年不知數。直從崖底出崖巔,偃蹇輪囷踞當路。黛色千尋撐碧空,蒼皮百尺磨青銅。宵來驀地作雷雨,知是枝葉搖天風。川岳鐘靈生奇杰,千百萬中得其一。何意雙龍此蜿蜒,短長大小相儔匹。其上聞有神靈棲,云旂飄瞥霧馬嘶。枌榆父老勤作社,神簫巫鼓相挨擠。間言仁廟南巡事,鸞皇發聲著神異。至今鐵牌題識明,康熙三十八年鑄。乃知人物貴負奇,遭逢不計早與遲。此樹托根幾百載,始得躬逢敕護時。又知持地慎毋茍,寄托乾坤期不朽。假令野火得燒空,焉得長翹行客首。徘徊瞻望一咨嗟,靈氣郁郁生枝丫。丞相柏生錦官宅,竇氏桂老燕山家。力支大廈誠能荷,莫向風塵愁坎坷。卻憐生長匠石門,材不材間猶剩我。
當年志氣盡豪英,
便把文章作六經。
堪笑從前大昏草,
十年方見服膺人。
君不見《首楞嚴經》藏龍宮,龍勝默誦迦維通。塞種誓禁傳震旦,豈知破臂流華風。
又不見貞觀天子嗜箋翰,虬鳳蟠翔夸秘玩。梁閑巧奪永和書,酒醒驚詫蕭生謾。
嗚呼竊鉤者誅竊國王,后世師之成律貫。壑前藏舟夜半移,上下千年可三嘆。
我今衰駑似田光,忽忽頗效鼠銜姜。夢中時有千里志,不知臣精已銷忘。挾莢游博兩何事,臧谷一笑皆亡羊。
吁嗟乎!八億四千萬卷西方經,大海一滴存奇零。隋家志乘開元錄,迄今亦復同飄螢。何人薪盡續余爧,竺蘭僧肇俱冥冥。嘗聞蔥嶺傳經日,滴血為書骨為筆。慈航東下白馬來,累譯通之代增益。
堂上讀書輪扁譏,古人已死空余跡。西來大意況如何,電光石火驚心疾,殘帙區區類木佛,燒取舍利寧獲一?;倚慕Y伴啞羊僧,共向嵩南師面壁。
朝來展誦君新詩,運斤妙契郢人質。好手偷來狐白裘,嘗俊吾從杼山律。
簡書煌煌,豸服有宜。于乎不顯,式賁其儀。其儀伊何,赫赫御史。亦既有文,乃亦有子。天作淑媛,為贈君之儷。維彼淑媛,誕自謝宗。維此君子,玉帛既同。于歸有期,待雁之?。二姓爭其囿,各速于獄。競隕姻盟,尋于荼毒。父兮兄兮,畏我宗族。東鄰方告割,西鄰亦報絕。惟新是圖,匪舊之屑。展如淑媛,獨抱姱節。謂大義既虧,我生何為。絕粒不殊,赴身清池。覺彼諸母,疾呼救之。聞者縮息,見者怨悔。怒庶遄沮,詈庶遄已。嗷嗷之徒,尚翕翕訾訾。此顧彼慮,未敢有行。士女乖暌,讒言其興。誑女也謂士不稱,誑士也謂女不令。乃心如一,荷天之定。群祥既集,百兩既陳。惡少流言,扼之梅津。淑媛俟之,三尺其緡。我命在我,勿問彼辰。君子乘梁,來迎有光。遂造門基,升堂及房。既見君子,我心則降。敬矣新婚,豈敢燕爾,陳圖及史以勸。謂婦習女紅,古訓猶理。君子不學,人見薄鄙。偶鄙而生,實不如死。謂言不信,伊緡是視。爰始發憤,游心典墳。焚膏繼晷,機杼齊勤。指彼鍛者,以勖晨昏。肇學聲偶,習其句讀。工苦逾月,英姿駿發。日記千言,有作必杰。歸寧與俱,諸謝吐舌。謂大器晚成,大道乃不器。惟勤克家,抱藝不試。道岸是登,為儒之軌。相彼鳴鳥,止于高岡。其雄為鳳,其雌為凰。鹓雛濟濟,文明之祥。乃有司寇,出佐我皇?;誓钅w功,載錫之命。發其幽光,賁于玄扃。駢蕃嗣茲,宜無不罄。誰作此詩,曰舊史氏。凡百家室,鑒其純懿。佑我邦家,施于爾孫子。
蘭兮生自空山。
流出幽香世間。
清露潤芳顏。
托離騷、美人意傳。
休夸霧鬢煙鬟。
不與群花并看。
描寫入冰弦。
數芬芳、算伊占先。
重巘薄巨溟,溪流赴其壑。建瓴勢敢當,一瀉不馀勺。
何年擲山骨,彌望鋪磥硌。迅湍日舂撞,澀滑勿容踱。
跨埼絕杠梁,懸絙失杙椓。當逵際茲險,徒御困各各。
賴有蠻蜑群,頂踵力翹躍。逆掠雪捲濤,敧轉飆回萚。踰晷達前崖,神志猶錯愕。
咄哉大川涉,平生矢無怍。履坦幽人貞,安居達者樂。曷弗下澤乘,少游語如昨。所以馬文淵,頭白武溪惡。
一身端為萬民憂,百慮千思不盡頭。酒薄郡廚春冷淡,燭殘鈴閣夜遲留。東南海霧侵孤戍,西北邊風徹敝裘。萬里轉輸何日了,九峰吟賞幾時酬。
明時誰敢道時兇,可奈東南杼軸空。捲地餉夫無處避,欺天惡少有時逢。小臣效職曾何補,圣主垂恩信未窮。玉節亭前聞好語,捷書頻報貳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