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彥能宣德知福昌縣
往時河北盜橫行,白晝驅人取城郭。
唯聞不犯鄭冠氏,犬臥不驚民氣樂。
秖今化民作鋤耰,田舍老翁百不憂。
銅章去作福昌縣,山中讀書民有秋。
福昌愛民如父母,當官不擾萬事舉。
用才之地要得人,眼中虛席十四五。
不知諸公用心許,魯恭卓茂可人否。
往時河北盜橫行,白晝驅人取城郭。
唯聞不犯鄭冠氏,犬臥不驚民氣樂。
秖今化民作鋤耰,田舍老翁百不憂。
銅章去作福昌縣,山中讀書民有秋。
福昌愛民如父母,當官不擾萬事舉。
用才之地要得人,眼中虛席十四五。
不知諸公用心許,魯恭卓茂可人否。
過去河北一帶盜賊橫行,大白天驅趕百姓攻占城邑。只聽說盜賊不侵犯鄭彥能治理的地方,連狗都安靜躺著不叫,百姓安樂。如今他教化百姓從事農耕,田間老翁沒有憂慮。帶著銅印去福昌縣任職,山間讀書聲起,百姓將有好收成。福昌縣百姓視他如父母,為官不擾民萬事興辦。需要人才的地方要選對人,眼下空缺職位有十四五處。不知諸位是否認可,他能否像魯恭、卓茂一樣成為賢吏?
鄭冠氏:指鄭彥能,此處代指其治理的區域或舊任地。
秖今:如今,現在。
鋤耰(chú yōu):農具,鋤用于翻土,耰用于碎土平田,此處代指農耕生產。
銅章:銅制官印,漢代縣官秩千石至二百石,皆銅印,后代指縣官職位。
魯恭、卓茂:均為東漢著名循吏,以仁德治民、政績卓著聞名,《后漢書》有傳。
此詩為黃庭堅送友人鄭彥能赴任福昌縣令所作,約創作于北宋中后期。當時地方多需賢吏治理,詩中既肯定鄭彥能過往治盜安民的功績,亦寄望其在福昌延續仁政,反映了士大夫對良吏的推崇與對民生的關切。
全詩通過回顧鄭彥能舊績、展望福昌新政,贊揚其治民才能,以‘魯恭卓茂’作比,期許其成為賢吏典范。詩風務實,體現了黃庭堅對友人的認可與對地方治理的重視,是宋代贈別詩中關注吏治民生的典型之作。
漢庭用老,想君王也憶、潛郎白首。底事煌煌金玉節,奔走天涯許久。江右風流,湖南清絕,更借詩翁手。明年七十,人間此事希有。 固是守得堂間,魴齊亭下。壽岳峰前,壽星池畔,且壽長沙酒。期頤三萬,祖風應管依舊。
鄭履聲傳,倪經業紹,半千賢運重開。妙年闊步,高折桂枝回。卿月郎星歷遍,都貪把、符竹南來。棠陰永,仍持玉節,臬事副欽哉。 吾生,真幸會,舊家桃李,曾費栽培。更春風次第,吹到寒C14B。遙望紱麟祥旦,霄躔邈、阻奉瑯杯。誰知道,清源路遠,直上即蓬萊(自泉守改憲)。
鵠立通明殿。又重逢、揆余初度,夢庚華旦。不學花奴簪紅權,且看秋香宜晚。任甲子、從新重換。天欲東都修車馬,故降神生甫維周翰。歌崧岳,詠江漢。 明堂朝罷夷琛獻。引星辰、萬人共聽,風塵長算。清晝山東諸將捷,席卷黃河兩岸。問誰在、玉皇香案。師保萬民功業別,向西京、原廟行圭瓚。定郟鄏,蔔瀍澗。
湖南三千里。百萬人家爭送喜。元戎初度,和氣水流山峙。荊楚中間壽域開,翼軫傍邊臺躔起。崧岳降神,維箕騎尾。 見說君王注倚。問舟楫、監梅誰是。國人爭望周公,東歸幾幾。功名多載旂常上,福祿平分天壤里。家家弦管,年年孤矢。
相別三年久,相逢一笑時。 眼邊無俗物,袖里有清詩。 山路梅花早,湖天雪意遲。 不眠成夜話,寒月在疏枝。
亂山深處水邊村,小艇初歸未掩門。 吹火煮魚傾濁酒,半規斜日照黃昏。
徑山寺僧,孝宗時有詩, 事見《鶴林玉露》丙編卷一。
柏府高寒仰大臣,南來秋氣肅蒼旻。 威行江漢風煙凈,力挽山河雨露新。 虎帳城頭懸海月,龍戈馬上掃邊塵。 他年太史書功績,應是云臺第一人。
喔喔荒雞唱五更,起瞻北極大星明。 佳人搗練秋如水,壯士吹笳月滿城。 江海久慚生計拙,干戈深動故園情。 尺書望斷南來雁,悵惘空令涕泗橫。
曉來聯騎踏晴沙,風景蒼蒼一望賒。 幾處白云前代寺,數村流水野人家。 鶯啼別墅春猶在,馬到西山日未斜。 回首不知歸路遠,九重宮殿隔煙霞。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 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舞處曾看花滿面。獨倚東風,往事思量遍。綠怨紅愁春不管。天涯芳草人腸斷。 一紙云箋魚雁遠。歸鳳求凰,誰識琴心怨。臂枕香消眉黛斂。也應為我寬金釧。
谷雨無幾日,谿山暖風高。 華蠶初破殼,落紙細于毛。 柔桑摘蟬翼,簌簌才容刀。 茅檐紙窗明,未覺眼力勞。
農桑將有事,時節過禁煙。 輕風歸燕日,小雨浴蠶天。 春衫卷縞袂,盆池弄清泉。 深宮想齋戒,躬桑率民先。
東皋一犁雨,布谷初催耕。 綠野暗春曉,烏犍苦肩赪。 我銜勸農字,杖策東郊行。 永懷歷山下,法事關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