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上人游方
七軸蓮經誦已通,定將何事作家風。
當知法界重重意,盡在云游步步中。
金臂見時猶是妄,玉毫光處未為功。
路頭全記文殊指,須著工夫子細窮。
七軸蓮經誦已通,定將何事作家風。
當知法界重重意,盡在云游步步中。
金臂見時猶是妄,玉毫光處未為功。
路頭全記文殊指,須著工夫子細窮。
你已將七軸《蓮經》誦讀精通,打算用什么來作為自家宗風。要知道佛法中重重深意,全在你云游的每一步里。見到佛的金臂仍然是虛妄之象,見到佛的玉毫光也不算有真正的功夫。要完全記住文殊菩薩指引的道路,還需下功夫仔細探究。
七軸蓮經:指《妙法蓮華經》,有七卷。
家風:指一個宗派或個人獨特的風格、傳統。
法界:佛教術語,指一切事物的本質和現象。
金臂:佛的手臂,這里指佛的形象。
玉毫光:佛眉間的白毫所放之光。
文殊指:文殊菩薩的指引,文殊菩薩象征智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文化盛行,僧人云游四方修行、傳播佛法是常見之事。詩人可能與宣上人相識,在其準備云游時,以詩相贈,表達對其修行的期望和對佛法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是勸誡宣上人在云游修行中要深入領悟佛法,不被表象迷惑。其特點是將佛教義理融入詩句,以平實語言表達深刻思想。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勸誡修行的詩作有助于傳播佛法理念。
記得當時樓畔見,不道重來,驀地琴心亂。一束瓶花橫對面,抬眸人并花深淺。那敢輕狂邀笑盼,已覺情多,默默蛾眉懶。撿點閒愁天不管,片云凝夢春山遠。陌上游絲吹不斷,花近高樓,樓外巢新燕。名字每從心里喚,呼來忽覺紅雙臉。叵耐個郎情靦腆,欲語無言,滴滴時針轉。隔院課鈴催二遍,倚門一瞥驚鴻遠。
無端詩興遠誰添,紅白雙梅倚畫檐。千里中州風雪夜,一窗清月憶湘南。
李白曾稱月下仙,煙波秋醉洞庭船。我來更欲騎黃鶴,直向高樓一醉眠。
連朝伏枕因中酒,此日登山更舉杯。芳草已從香徑合,殘花猶傍暮春開。日臨山色當樓滿,風度泉聲曲澗回。自是邀游興成癖,扁舟湖上許重來。
皤皤堂上人,籍籍堂下草。草青人不見,憂傷以終老。
頭發如霜氣如虎,欄桿十路撻生虜。手挈頭顱百顆歸,不曾半粒食官府。而今老來無氣力,縣家明文防鐮賊。空房夜雨刀瘢寒,兒孫驕呆去不得。
花含別墅無邊思,水放長渠自在流。別是一般閒富貴,田家那肯讓公侯。
城下茨藜十里沙,城中無處覓人家。瓊英開遍無人賞,腸斷衰翁對日斜。
朝天初自玉清還,鶴氅生涼鳳管閑。想見上方揮灑處,雨馀星月滿仙壇。
皋鶴終非鳧雁儔,秋風肯為稻粱留。須知不憶鱸魚燴,自抱清琴臥舊邱。
誠信重囊拋不開,麥城敗走只馀哀。家奴少了曹劉術,枉自呼頭還我來。
深入羅浮一遁嘉,鐵橋流水飽胡麻。曾經甲子四百八,還看蟠桃幾度花。
出墻那得丈高雞,只露紅冠隔錦衣。卻是吳兒工料事,會稽真個不能啼。陳倉金碧夜雙斜,一只今棲紀渻家。別有飛來矮人國,化成玉樹后庭花。
深谷逶迤縹緲中,白衣遙映曉暾紅。時清不嘆唐虞遠,可有商山四老翁。
彤華耀芝蓋,初旭浮絳纈。紫殿切五云,螭表雙嵽嵲。千門洞陰陰,天光互明滅。英英鳳翼擁,肅肅羽旗列。仙《韶》忽然奏,鳥獸咸應節。皂囊上玉陛,丹書出金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