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殿考試酬唱 其四
雨過春空紫泰高,列星初擁絳紗袍。
三題天漢文章麗,萬字秋鷹氣勢豪。
聊欲彎弓須尚志,謾勞談律莫吹毛。
行看衫色青于草,不覺南溟失素濤。
雨過春空紫泰高,列星初擁絳紗袍。
三題天漢文章麗,萬字秋鷹氣勢豪。
聊欲彎弓須尚志,謾勞談律莫吹毛。
行看衫色青于草,不覺南溟失素濤。
雨過之后春天的天空格外高遠,群星簇擁著身著絳紗袍的人。殿試的三道題目如天河般文章華麗,考生們洋洋灑灑萬字答卷似秋鷹般氣勢豪邁。姑且想要彎弓射箭需有高尚志向,不要徒勞地在律法上吹毛求疵。眼看著考生們的衣衫顏色比草還青,不知不覺南海都失去了白色的波濤。
紫泰:指天空。
列星:這里可能指圍繞在重要人物身邊的人。
絳紗袍:一般是宮廷官員所穿服飾。
三題:指殿試的題目。
天漢:天河,形容文章華麗。
秋鷹:秋天的鷹,象征氣勢豪邁。
彎弓:有追求目標、施展抱負之意。
談律:談?wù)撀煞ā?/p>
吹毛:吹毛求疵。
衫色青于草:可能指考生的服飾顏色,也象征青春朝氣。
南溟:南海。
此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科舉考試期間。在古代,科舉是文人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集英殿是舉行殿試的場所。詩人目睹考生們參加考試的場景,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反映了當時科舉考試的莊重和對人才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考生的才華和氣勢,鼓勵他們樹立志向。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氣勢宏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科舉文化的一個側(cè)面。
求田問舍豈徒為,晚悟前言不我欺。地占玉杯初應(yīng)卜,門臨苕水宛分枝。鄉(xiāng)關(guān)怪客歸何早,圣主思賢降不遲。磊落胸中三萬字,不應(yīng)無意拯時危。
惆悵前賢豈后賢,百年風雅寄心詮。倦飛野鶴春云夢,出定殘僧夜月禪。碧社撚須誰最老,青天撫掌我延緣。鑒湖若使容歸臥,支杖同尋樂事全。
蘭燈蕊綻白光殘,隔花呼起夜歌鸞。琵琶轉(zhuǎn)捩嬌無力,博山欲炷龍腦寒。眉稍散黛重重撥,額角輕黃正正安。侍兒不語流鶯語,海棠沉睡赤欄干。
一別心知歲幾更,天涯孤燭偶同明。娟娟缺月寒方凈,泯泯長河夜自傾。迂拙士林憐我病,清忠當寧渴公名。鄉(xiāng)邦人物大司馬,東序金鏞喜再鳴。
不御鉛華別是花,豐神高潔自成家。含章不解春風意,猶倚殘妝隔絳紗。
棟宇整齊窗戶明,一峰對面一江橫。下程長是無佳店,佳店偏當未下程。誰道村郊野味侵,柴扉竹榻草花清。行行且止成佳夢,不減崔張驚夢身。
唐生白虹寶,荊砥夙磨磷。江河鯤不徙,魯野遂戕麟。徐子十□周,邃討務(wù)精純。遑遑訪魏漢,北學中離群。伊余守初質(zhì),溫故以知新。誰出不由戶,貌別情還均。濁世二三子,厭棄猶為人。相逢靡幽明,隔域豈不親。茲涂無爾我,相泯等一真。昔亦念張孺,猶能逐冥塵。
每憶清談對數(shù)公,別來無日不從容。少陵自是能詩者,卻笑樽中酒屢空。
絕頂高僧未易逢,禪床長被白云封。殘鐘已罷寥天遠,錫杖時過紫蓋峰。
西日斜懸句曲峰,中天削出玉芙蓉。云歸絕頂迷春岫,煙起深林翳晚鐘。怪石巖前蹲虎豹,長松澗底走虬龍。臨高遙向金陵望,王氣千年正郁蔥。
百五無家思不聊,北莊居士忽相邀。石安原上春無限,杜老堂前酒正饒。第二回圓憐月夜,不多人醉賞花朝。臨岐欲覓劉郎別,已入丹崖不可招。
并蒂芙蕖出水新,翠裳紅袖玉精神。半醒半醉秋波里,愁殺蓮塘蕩槳人。
崔嵬銀屋漭相圍,突兀禪房水半扉。便是金山古蘭若,坐看孤鳥斷云飛。
愁眼山城倦看花,清宵夢遠到詩家。小園亦有芙蓉樹,不種秋紅照暮霞。
老去猶思載酒歌,縱橫胸次即黃河。風云漫道無人賦,詞客蒼茫里巷多。飛名廿載雜文場,埋劍歸來草樹香。割斷蒼涼中歲感,東山菊影倚劉郎。潘郎妙緒出同光,我本心師竊比方。從此一盟江海去,十年重對證秋堂。才人珠海說黎楊,三日談詩未舉觴。何不放舟兵氣夜,紅醪濃注一湖霜。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