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寺
金碧為家定化城,書床南偃略相迎。
人間蝶夢正深黑,天上木魚初發明。
半里好風招隠士,一枝枯竹助閑行。
已慚懷紱無高致,可更標門著姓名。
金碧為家定化城,書床南偃略相迎。
人間蝶夢正深黑,天上木魚初發明。
半里好風招隠士,一枝枯竹助閑行。
已慚懷紱無高致,可更標門著姓名。
天王寺金碧輝煌如同佛國的化城,我在寺內書床南邊稍作休息與之相對。人世間人們正深陷如蝶夢般的黑暗之中,而天上寺廟里的木魚聲剛剛響起。半里路上的好風仿佛在招攬隱士,我手持一枝枯竹悠閑地漫步。我慚愧自己身佩官印沒有高雅的情致,怎么還能在門上標上自己的姓名來彰顯呢。
金碧:形容寺廟建筑華麗,金碧輝煌。化城:佛教語,一時幻化的城郭,比喻小乘境界。
書床:放置書籍的桌子,這里指寺內的一處地方。偃:休息。
蝶夢:出自“莊周夢蝶”的典故,這里指世人沉迷于虛幻的塵世。
木魚:寺廟中僧尼誦經時敲擊的法器。
隠士:隱居不仕的人。
懷紱:身佩官印,指為官。
標門著姓名:在門上標上自己的姓名,有彰顯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為官期間,游覽天王寺,看到寺廟的清凈與塵世的紛擾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著官場的復雜和世俗的浮躁,詩人在這種環境下對隱居生活產生了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自身為官的反思。其特點是意境清幽,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塵世與出世之間的思想矛盾。
為愛山園好,芳籬占一涯。自耘三徑草,不斷四時花。柳絮風中雪,芙蓉水上霞。銀潢何處是,不擬問仙槎。
汗血曾收野戰功,沙場千里疾如風。只今老去無筋力,臥向斜陽碧草中。
庸人自擾語誠然,困頓無聊欲問天。蚊去負山誰共信?鳥來銜石彼曾填。成裘集腋頻經歲,釀蜜添須尚待年。橋債未完心不死,豈知日日坐針氈。
春歸幽谷見桃花,問訊安期海上家。石壁虛無通雁蕩,星河漂轉坐龍槎。林香定有千年藥,云起皆成五色霞。且訪名山消俗慮,未論勾漏隱丹砂。
畫閣紅爐屏四向。梅擁寒香,次第侵帷帳。燭影半低花影幌。修眉正在花枝傍。殢粉偎香羞一餉。未識春風,已覺春情蕩。醉里不知霜月上。歸來已踏梅花浪。
家在寒塘獨掩扉,高情雅澹世間稀。不將脂粉沈顏色,惟恨緇塵染素衣。歸目并隨回雁盡,離魂潛逐杜鵑飛。東風吹淚對花落,惆悵朱顏不復歸。
渺莽雪波煙渚,有底鼓翅相呼。如老子載家去,眼明見甓社湖。
流落江湖東復西,歸來未洗足間泥。偶隨鵬翼培風上,時得衙香滿袖攜。落筆逡巡看儤直,醉吟清絕許分題。相望魯衛雖兄弟,終畏鄰封大國齊。掖垣不復限東西,賓客來沖霧雨泥。白酒黃封開瀲滟,朱櫻青籠落提攜。五花愧我連書判,三道高君免試題。誰遣松蒿同一谷,凌云他日恐難齊。
清風朗月正懷人,忽寄詩筒托雁臣。共道賈生才弱冠,卻疑長吉是前身。孤高鶴警三天露,宛轉鶯啼萬谷春。試問詞源幾深淺,與君同探浣花津。
海氣著衣能祓暑,玉驄嘶過銅街。綠窗朱戶勝蓬萊。夫容開畫幀,香影暫徘徊。黃雨滿城人中酒,玉盤新薦楊梅。流年不換舊情懷。爐煙如我瘦,辛苦未成灰。
念日行不遇,道逢播掿郎。查滅衣服壞,白肉亦黯瘡。
得得來尋真歇兄,孤舟揚楫順潮行。重聯斷雁云中字,遠赴閒鷗沙上盟。新味清油燣紫菜,古方淳蜜漬黃菁。海山只個供盤箸,一段家風不世情。
天帝一醉呼不醒,巫陽下招天冥冥。啼鵑不向天涯路,銜花燕子懷芳馨。蛛塵暗雨日復夕,一寸柔腸化百千。
為愛山園好,芒鞋步步高。綠針挦露韭,碧箸剪春蒿。但得林泉趣,誰能州縣勞。何慚王孝伯,痛飲讀離騷。
七齡黃口謝家兒,解愛葩經絕妙辭。初讀未終三百五,頻將比興問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