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重九之什 其一
英豪獻策廣庭中,問辨紛紛似叩鐘。
名奏九重書密上,士欣千載運親逢。
鶑鳴定獲喬林樂,鳳舉應容眾羽從。
盛世文章由此變,坐看風俗反醇濃。
英豪獻策廣庭中,問辨紛紛似叩鐘。
名奏九重書密上,士欣千載運親逢。
鶑鳴定獲喬林樂,鳳舉應容眾羽從。
盛世文章由此變,坐看風俗反醇濃。
英雄豪杰在寬廣的庭中獻上計策,問答辯論紛紛擾擾好似撞鐘。聲名奏報給皇帝且秘密呈上文書,士子欣喜能親身遭遇這千載難逢的國運。黃鶯啼鳴定能獲得高大樹林的快樂,鳳凰高飛應能讓眾多羽毛跟隨。盛世的文章從此改變,坐著就能看到風俗回歸淳樸濃厚。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重九: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什:篇。
廣庭:寬廣的庭院。
叩鐘:撞鐘,這里形容問辨聲音嘈雜。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代指皇帝。
士:士子,讀書人。
鶑:同“鶯”。喬林:高大的樹林。
鳳舉:鳳凰高飛。眾羽:眾多的羽毛,比喻眾人。
醇濃:淳樸濃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一個政治相對清明、鼓勵人才獻策的時期,詩人看到眾多士子積極參與政事,對國家的發展充滿希望,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盛世,突出特點是用意象展現積極向上的景象。它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發展的樂觀態度,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可作為研究當時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的資料。
賃舂皋廡尚堪斟,九折回軒何處尋。計二桃能殺三士,期孤骨可值千金。安于故俗愁難耐,參透當真冷不禁。若畢其功于一役,程門立雪感春心。
洞庭湖與堤對峙,終古之爭無終始。圣人識水如識陸,植林其間有深曲。水固殘賊而暴強,過林及堤力已僵。書記之智過圣人,有權自古萬事能,旦令斫林暮林平。昨暮林平旦水至,昨暮為人旦水蛭。
木末長風送雨來,田家遠近稻花開。披襟燕坐黃堂靜,一笑江山爽氣回。藕花香里畫船橫,人靜惟聞洗玉聲。四野清平公燕喜,隱然方面有長城。
短劍隨槍暮合圍,寒風吹血著人飛。朝來道上看歸騎,一片紅冰冷鐵衣。
乘此日少霽,辭君將遠游。所游雖云遠,前途契深求。鳥歸認舊林,狐死懷故丘。微物尚有知,吾心安所尤。清時不屢得,欲往步難北。回首仰日光,復被浮云隔。鬢發變秋霜,衣帶減疇昔。此意難重陳,重陳復何益。
瘦著輕裘似不勝,書生事業復誰能。莫嗔小鴨可禽兔,真有禪師解放鷹。
故山從此去,何日更相逢。獨倚千峰閣,閒聽六寺鐘。石床流水繞,蘿徑落花封。會有東歸興,來尋云外蹤。
虛名不直死,何事苦紛紛。曠野惟空壘,長途只斷云。日斜心更恐,風急耳多聞。未用輕衰颯,狂歌一張軍。
扁舟下彭蠡,望見大君山。只道支機石,移來天漢灣。
泠泠無弦箏,洶洶自鳴鼓。最是醉夢中,喚作松風雨。
藥鼎茶爐伴短檠,鬢絲禪榻此時情。掩關盡日聽鈴語,支枕中宵對月明。南浦波光傷遠別,西江萍跡感浮生。忽思狐兔乘春發,躍馬中原好放鷹。
月入暑未解,夜久涼始歸。山月升漸高,照見幽人衣。幽人行未已,月亦轉墻西。云行樹陰薄,風過樹陰敧。云風清弄夜,政爾無人知。惟聞墻根水,泠泠下幽池。
帝鄉城郭楚天涯,倦客西風兩鬢華。終許徐君歸□□,豈容賈誼困長沙。曉窗獨對青銅鏡,夜榻虛燒絳燭花。淮潁相望云漢接,遠游祇欲趁星槎。
勝境分明是洞天,偷閑試問上乘禪。老僧出定驚相迓,見我來游喜欲顛。翠竹萬竿圍客座,白鷗數點傍漁船。品題賴有文章伯,留得明珠顆顆圓。
三歲歸來始一看,捲簾深坐傍欄干。數枝帶雨開何晚,此日憐春別更難。封殖喜留佳種在,低回如語舊盟寒。裁詩為喚東君轉,酒盞花前正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