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一首贈天覺
金裝寶劍值萬千,石上橫磨太古前。
絲緱消爛那復言,竹杖未化蛟龍眠。
匏裁瓠切隨所用,土拭當有張雷賢。
革室夜鎖聲鏗然,木刃誰與淬寒泉。
金裝寶劍值萬千,石上橫磨太古前。
絲緱消爛那復言,竹杖未化蛟龍眠。
匏裁瓠切隨所用,土拭當有張雷賢。
革室夜鎖聲鏗然,木刃誰與淬寒泉。
用黃金裝飾的寶劍價值萬千,它在太古之前就在石頭上橫磨。絲質的劍繩都已消爛,更不必多說,竹杖未化作蛟龍而在沉睡。經過精心裁剪的匏瓜、瓠瓜等材料被隨意使用,擦拭這寶劍,應當有像張華、雷煥那樣的賢才來賞識。夜晚把寶劍鎖在革室中,它發出鏗然的聲響,可如今又有誰會用寒泉來淬煉這木刃般的寶劍呢。
金裝:用黃金裝飾。
太古:遠古。
絲緱(gōu):絲質的劍繩。
竹杖化蛟龍:傳說費長房有竹杖,棄之化為蛟龍。
匏(páo)裁瓠(hù)切:匏、瓠都是葫蘆類植物,這里指對材料的裁剪利用。
張雷賢:張華和雷煥,二人曾發現并識得寶劍。
革室:用皮革制成的劍鞘或放置寶劍的地方。
木刃:這里可能指寶劍,說其未得淬煉如木刃。淬(cuì):把燒紅了的鑄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體里一浸立刻取出來,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強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得不到重用的現象。詩人或許看到了身邊有才能的人被埋沒,或者自己也有懷才不遇的經歷,從而創作此詩,以寶劍自喻或喻他人,抒發內心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寶劍抒發對人才境遇的關注。其突出特點是善用象征和典故,使詩歌表意含蓄而深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它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人才問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文學價值。
清白家傳業,中和吏向風。一門臺閣仕,入使弟兄同。讞議民無訟,均輸國不空。職勞終損壽,勤事有遺忠。
日日青樓醉夢中。不知樓外已春濃。杏花未遇疏疏雨,楊柳初搖短短風。扶畫鹢,躍花驄。涌金門外小橋東。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開窗坐看千峰頂,對酒還思萬里程。飛雨遠隨松子落,濕云近向樹頭生。正愁絕壁烏鳶背,忽聽半空雞犬聲。安得身騎遼海鶴,遍游八極醉吹笙。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汀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
晚出閑庭看海棠,風流學得內家妝,小釵橫戴一枝芳。鏤玉梳斜云鬢膩,縷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殘陽。
滕六恭承事,天孫巧散花。積來無玷垢,飛處故欹斜。精意通三極,歡聲恊萬家。皇風應有象,春色浩無涯。
精神矍鑠老封翁,政績多端聲望隆。除盜安民驅土匪,勸農興學辦河工。甘棠遺愛思仁澤,禾穗嘉章獎大功。年值八旬開盛宴,同堂四代福無窮。
云路移彤輦,天津轉明鏡。仙珠照乘歸,寶月重輪映。望園嘉宴洽,主第歡娛盛。絲竹揚帝熏,簪裾奉宸慶。
飛轡策天吳,燕齊控地圖。勢驅千弩下,天黑一星無。薺影浮初日,人煙出大沽。竟辭家萬里,滄海照頭顱。
行藝已書丞相筆,姓名還結裕陵知。
淡泊綵弦誰與聽,試開塵匣寫幽情。琴中自有無窮怨,彈出離騷意外聲。
訪舊傷離欲斷魂,無因重見玉樓人,六街微雨鏤香塵。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遇花傾酒莫辭頻。
片刺飛揚國士情,登龍迢遞闔閭城。一身海岱依元禮,雙眼云霄屬正平。下里乍堪酬郢曲,中原能許問齊盟。莫言把臂詞場晚,躡蹻天門象緯迎。
涼風正蕭瑟,好月復徘徊。幽興眇不盡,芳樽時一開。馀英蓋紅葉,墜露濕蒼苔。從此東籬下,應忘歸去來。
將軍早獻安邊策,手挽強弓起七閩。正為功名輕萬里,已知勇略冠千人。風鳴鼓角山村曉,日射旌旗海戍春。匹馬何時渡江水,笑談為國掃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