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升師見招 其二
兒童牋管已能操,書乏吟窗幾兔毫。
文囿垣墻增漸廣,詞林枝葉勢方高。
嗟余舊喜論周誥,晚歲無心諷楚騷。
羨子得時勤述作,宛如秋浦涌云濤。
兒童牋管已能操,書乏吟窗幾兔毫。
文囿垣墻增漸廣,詞林枝葉勢方高。
嗟余舊喜論周誥,晚歲無心諷楚騷。
羨子得時勤述作,宛如秋浦涌云濤。
孩子們已經能夠拿起紙筆書寫,書房里卻缺了幾支好用的毛筆。文章的領域范圍逐漸擴大,詞章的枝葉正生長得繁茂。可嘆我從前喜歡談論《周誥》,到了晚年卻無心吟誦《楚騷》。羨慕你正逢好時機勤奮創作,就像秋浦涌起的如云波濤。
牋管:指紙筆。牋,同“箋”,紙;管,筆管,代指筆。
兔毫:毛筆的一種,這里指毛筆。
文囿:文章的領域。囿,園林。
詞林:指詞章的領域。
周誥:《尚書》中《大誥》《康誥》等篇的統稱,代表周代的文誥。
楚騷:指屈原的《離騷》等作品,代指楚辭。
秋浦:水名,在今安徽貴池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周圍可能有年輕人在文學創作上展現出積極的態勢,而詩人自己到了晚年,心境發生變化,對文學創作的熱情不如從前。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他人文學創作的贊賞和自身心境的轉變。特點是通過對比和比喻生動展現創作狀態。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創作情況和心境。
誰家尺八,吹得黃花發。望斷青山何處達,隱隱中原一發。秋聲秋氣蕭蕭,滄洲滄海迢迢。身在清寒世界,如今休去登高。
西施往行處,好事作履跡。幾寸莓苔深,見者為憐惜。
倚郛起遙悲,日下滄波闊。何處是新城,層峰翰飛滅。始反今悔悟,沈想還成結。百里詭稱遙,長年忍為別。回風歸山霞,道景發沙月。獨殷今夕情,凄迷轉城闕。
江北好風花,江南好魚米。北來南去人,好謝長江水。
龍母廟前山水奇,兩山高束水奔馳。左瞻巀嵲獅頭闖,右撫陂陀象鼻垂。老眼縱觀天地畫,閒情聊和古今詩。前騶欲發還留止,又過禪林讀舊碑。
半畝青崗幾樹花,思賢亭畔醉流霞。中原赍恨成千古,南粵論詩起一家。靈均鋏,信國槎。翁山拋卻舊袈裟。至今浪涌孤臣淚,燕子崖前北斗斜。
兩部難分曲調名,莫疑喧聒是蛙鳴。誰能碧草清泉上,受用儀同鼓吹聲。
寶釵斜墮,綠云低護,看玉容、還似年時好。倚遍雕欄,恨只恨、看花人老。怨啼烏、盡催殘照。飄蕭短發,掩映簪花,倚新妝、勸君休笑。更有傷懷,對黃土、亂蛩衰草。唱秋墳、風前悲嘯。
南菊再逢人臥病,浮云世事欲如何。哀歌未斷城鴉起,鴻雁不來風雨多。
白沙深淺映叢篁,中有幽人卜草堂。繞屋晴波浮鴨綠,近堤新柳拂金黃。芳洲水滿鳧鷗集,曲岸風來杜若香。小艇繫籬閒不釣,青山當戶澹相忘。幽居豈必巖棲遠,涉世何如書味長。龐德只將安遺子,馮唐不覺老為郎。床頭古帖從人借,缸面新醪約客嘗。誰道沽名高世俗,懸知得趣在林塘。勝游屢接湖山賞,晚學難追翰墨場。時得抱琴彈夜月,濯纓遺曲和滄浪。
洗大白,歌短歌。歌短調更促,樂極哀轉多。白日暮,朱顏皤,曦輪不回君柰何。
嚴城一角聚蒲牢,杯酒說前朝。重來無限笙歌地,對西山、紅葉蕭蕭。拋盡千盤珠淚,能酬幾寸鮫綃。憑將老柳曳新條,塵外織孤巢。與君都在秋聲里,細聽來、中有春潮。守護一支殘夢,消磨半日清簫。
悟徹心宗即是禪,老來風骨尚依然。自云林下渾無事,不到人間亦有年。秋磬聲清敲落月,曉瓶手冷汲寒泉。我來問道空歸去,寂寞云山薄暮天。
當年策蹇出重城,三十馀臣逐隊行。敢附馬周為鳳嘯,祇從鹿念作蟬聲。昌言已覺千金重,告老寧知一葉輕。明主虛懷君翊戴,愿君麟閣不書名。
郡城好處西州無,兩江回合東南隅。江平浪穩去自在,凈色浸透銀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