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試可岳祠祭土宿齋
神祠齋館臥耽耽,五鼓星河屢起瞻。
劍珮森森趨帝右,衣冠肅肅奉宸嚴。
風傳遠壑松千樹,人擁回廊月一簾。
四岳旌幢初會散,晨烏聲動廟竿尖。
神祠齋館臥耽耽,五鼓星河屢起瞻。
劍珮森森趨帝右,衣冠肅肅奉宸嚴。
風傳遠壑松千樹,人擁回廊月一簾。
四岳旌幢初會散,晨烏聲動廟竿尖。
我在神祠的齋館中靜靜躺著,多次在五更天起身仰望星河。官員們身佩劍珮,威嚴整齊地走向天帝身旁,穿著莊重的衣冠恭敬地侍奉著帝王的威嚴。風從遠處的溝壑傳來,吹動著千萬棵松樹,人們簇擁在回廊,月光如簾幕一般。四岳祭祀的旗幟剛剛散去,清晨烏鴉的叫聲在廟竿尖響起。
耽耽:深邃、寂靜的樣子。
五鼓:五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
劍珮:官員身上佩戴的劍和玉佩,代表身份。
帝右:天帝身旁,這里象征祭祀的神圣之地。
宸嚴:帝王的威嚴。
旌幢:旗幟。
此詩是詩人次韻試可所作。岳祠祭祀土宿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動,通常與祈福、感恩土地神靈等有關。詩人參與此次祭祀活動,在齋館中經歷了整個過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創作時間應是祭祀土宿的特定時節,地點在岳祠。當時社會重視祭祀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詩人在參與過程中,懷著敬畏之心,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岳祠祭祀土宿的莊重場景,突出祭祀的神圣莊嚴。其特點是描寫細膩,氛圍營造出色。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詩歌創作有一定參考價值。
樽酒不常滿,年華祗自春。言歸雖薄浣,業已負良辰。野翠欣欣遍,林紅撲撲新。其如好風景,料理愛詩人。
客館西垣靜,開尊為汝歌。檻花深晚坐,城樹喜頻過。綵鹢春湖色,驪駒白王珂。還鄉君信樂,予奈別愁何。
澄觀未逢韓退之,當時佳句有誰知。蟠龍僧膽大如斗,直以詩求蜀守詩。
驀直驀直,青天白日。勘破了也,一文不直。
門有車馬客,駕言發故鄉。念君久不歸,濡跡涉江湘。投袂赴門涂,攬衣不及裳。拊膺攜客泣,掩淚敘溫涼。借問邦族間,惻愴論存亡。親友多零落,舊齒皆凋喪。市朝互遷易,城闕或丘荒。墳壟日月多,松柏郁芒芒。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長。慷慨惟平生,俯仰獨悲傷。
銅壺四水。寒生素被。夜迢迢,煙月熹微。池浸霜荷,檻竹響,井楓飛。寶枕潭無夢,念忡忡地。形留神往,鎮日價、忘食應忘寐。省得起,都是天上仙家事。珠歌舞,酌玉液,飯云子。怎得麒麟脯,更教知味。
仄仄魚鱗徑,疏疏虎眼籬。藥移他地本,柳剩去年枝。忌俗刪其偶,蠲繁割所私。莫言閒閒事,調劑有時宜。
春雨細,晚香微。垂楊深院靜,滿地海棠飛。嬌紅弱紫情何限,日日開簾看燕歸。
猶羨鄖陽水,源通粵浦沙。成人方浻酌,稚子詎當家。海若從今識,蹄涔敢自誇。預愁退省日,漂泊竟無涯。
今年半百五,陡覺鬢華新。眾羨老臣日,予惟漫浪人。南州有耕畝,北闕未抽身。卻憶鳧鷗伴,相知爾獨真。
虹梁香霧里。愛綠凈停橈,娟花初蕊。花底依依,看煞飄風香袂。底似文禽倚昵。明媚影綴脂成對。搖鏡水。碧云罨畫,濺珠圓起。今歲百二韶光,恰宮數春多,湖憐天麗。和鳴戢翼,占取鶯期燕會。好割晴漪半畝,放畫舫、煙波消醉。明月底。夢也穩饒情思。
我欲作亭題獨立,苦無翠蓋著金錢。園林百輩皆名勝,為趁西風乞冗員。
石棧天梯次第攀,攜筇直上叩僧關。松林風靜聞梵語,巖岫云飛似客閑。古寺半隨征戰盡,游人幾歷劫灰還。諸君莫說紅塵事,且醉三吳第一山。茅峰絕頂碧煙拖,紺殿琳宮信步過。泉石爭鳴琴綠綺,云峰齊插髻青螺。四圍春色來天外,千古詩情此地多。一覽已窮吳楚闊,欲隨江水溯岷峨。
渡頭楓樹霜初結,海風吹滴猩猩血。秋光上下鏡面平,清光一片琉璃徹。沙頭眠鷗忽驚起,客帆飛去波明滅。煙水蒼茫野牧歸,數聲短笛吹新月。
芳意稍菲菲,春城濃淡暉。霞留早陰住,風遣薄寒歸。細溜兼沙漾,初禽隱葉飛。要知刀筆暇,文酒得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