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彥瞻舟次三墩見寄
雪消幽港漲漪漣,草際晴絲罥細煙。
避槳輕鷗翻點點,亞墻修竹靜娟娟。
風流遠繼東山后,詩句高凌北斗邊。
何日去尋陽羨路,相攜青嶂弄云泉。
雪消幽港漲漪漣,草際晴絲罥細煙。
避槳輕鷗翻點點,亞墻修竹靜娟娟。
風流遠繼東山后,詩句高凌北斗邊。
何日去尋陽羨路,相攜青嶂弄云泉。
積雪消融,幽靜的港灣泛起漣漪,草間晴日里的游絲纏繞著細微的煙霧。輕巧的鷗鳥躲避船槳,點點翻飛,挨著墻的修長竹子安靜而美好。你的風流韻事遠承謝安之后,詩句高超直逼北斗星邊。什么時候我去尋訪陽羨的道路,與你攜手在青山間賞云弄泉。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漪漣:水面的波紋。
罥:纏繞。
亞墻:挨著墻。亞,通“壓”。
東山:指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這里借指彥瞻有謝安般的風流。
陽羨:地名,今江蘇宜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友人彥瞻舟次三墩時寄詩給詩人,詩人依韻回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安定,詩人與友人有一定的交游,在這種情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和與友人同游的期待。其特點是寫景優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和當時文人的交游生活。
新祠勞仰止,神理定非遙。五世應難斬,千秋永不祧。像從詩外想,魂向賦中招。后死吾徒在,遺風未寂寥。
蠻荒溪洞極邊頭,仗劍從軍憶壯游。楊柳春風千部落,旌旗曉日萬貔貅。路經彭蠡洲前過,江自巴州峽外流。早報遠人歸圣化,貂蟬從古出兜鍪。
孤燈如水。劍作寒芒紫。才展吳箋書細字。陡覺春寒到指。屧廊明月如霜。酒闌暗惹衣香。辜負一雙翠袖,教添半臂還涼。
秋風來幾日,我發白已多。千林了未覺,奈此一葉何。宴坐閱流光,一盼寄庭柯。寒蟲獨何者,唧唧夜自歌。
湖海浮名山澤形,漫勞圖史付丹青。裴卿獨笑非冰鑒,方朔虛疑是歲星。事可告天惟自信,志期希古不遑寧。華簪朱紱吾何意,乞取煙霞養性靈。
昔游東諸侯,秋晚登泰山。佇立太平頂,超然出塵寰。日觀望吳越,浩渺秋云間。長風漾江海,天末生微瀾。今年坐舍館,江聲滿重關。卻如在幽陵,修阻不得看。好花靜有色,相對婉且閒。無由寫哀怨,日繞歌幽蘭。
幽燕盛用武,六合已一家。眼穿當落日,滄海有靈查。
暮春庭館見花稀,黃鳥嚶嚶燕子飛。堂北假山苔蘚蝕,祇應偏待主人歸。
假山雖假總非真,未必中間可隱身。若使此山身可隱,上皇不作遠行人。
家住砂山南,親葬砂山北。砂山多白云,觥佛見顏色。云去有時歸,親去不復得。落日倚南樓,血淚滿胸臆。
俎豆隆殊典,山林更有光。詩真傳在世,沒果祭于鄉。身后榮如此,生前困不妨。當年冠蓋者,誰敢望宮墻。
霜晴十月玉溪村,占盡風情向小園。采石浪寒青冢暗,是誰招此斷腸魂。
紛紛流俗間,哀此萬眾生。陶翁蓋達士,酷愛重九名。行行步東皋,見菊眼為明。色香不改舊,想像聞其聲。歡言各攜袂,耄齒逮弱齡。屬予剛制酒,空杯與誰傾。凜然北窗下,清癯落驕榮。云團煮風葉,競用招我情。醒醉未必爾,昭氏何虧成。
池館春深看牡丹,五陵車馬隘長安。誰知凜凜冰霜際,卻是梅花守歲寒。
燕山形勢帝王州,野夫北望生邊愁。密云城上風倒起,密云城下河翻流。昔破烏丸萬骨朽,曹瞞自恃孫吳謀。戰場色慘漢時月,軍門氣壓胡天秋。今代全才能鎮靜,豪俠那復談封侯。青草平連古北口,材官但逞射雕手。單于歸心未偃兵,龍荒獨持掃塵帚。旌旄內轉始解顏,應待鐃歌報捷后。夜來念切夢何人,皓月馀光照疏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