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子瞻登徐州黃樓
黃花離披秋日短,使君無事邀僧飯。
飯余軟語??香幽,共坐圓庵不知晚。
燭籠持火報黃昏,使君愛客還留連。
前登修徑步超逸,后卻從御來聯翩。
城頭陰陰未上月,城下激激鳴潺湲。
漁燈照船沙岸近,賈客夜唱聲清圓。
徘徊始轉黃樓側,銀箭銅壺知幾刻。
欄干倚遍惜分攜,泣泣芙蓉珠露滴。
黃花離披秋日短,使君無事邀僧飯。
飯余軟語??香幽,共坐圓庵不知晚。
燭籠持火報黃昏,使君愛客還留連。
前登修徑步超逸,后卻從御來聯翩。
城頭陰陰未上月,城下激激鳴潺湲。
漁燈照船沙岸近,賈客夜唱聲清圓。
徘徊始轉黃樓側,銀箭銅壺知幾刻。
欄干倚遍惜分攜,泣泣芙蓉珠露滴。
菊花散亂秋日漸短,知州大人閑暇邀僧人吃飯。飯后輕聲交談,香霧清幽,一起坐在圓庵中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手持燭籠報告黃昏已至,知州喜愛客人仍留客流連。前面的人登上修長小徑步伐瀟灑,后面隨從接連跟來。城頭陰沉沉還未升起月亮,城下流水潺潺作響。漁燈照著小船靠近沙岸,商人夜里的歌聲清脆圓潤。徘徊著才轉到黃樓一側,看漏壺不知已過了幾刻。倚遍欄桿惋惜即將分別,芙蓉花上露珠如淚滴下。
離披:散亂的樣子。
使君:指知州蘇軾。
??(ruò):點燃。
圓庵:圓形的庵堂。
從御:隨從。
潺湲(chán yuán):水流聲。
銀箭銅壺:古代計時工具。
分攜:分別。
此詩創作于蘇軾任徐州知州期間。蘇軾在徐州時積極治理水患,并修建黃樓。這首詩可能是蘇軾閑暇時邀友人登黃樓游玩,詩人陪同所寫,體現了當時徐州相對安定的生活和文人之間的雅集活動。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與蘇軾登黃樓的經歷,展現了文人雅集的閑適生活。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文人交游情況。
老去腳猶輕,吟邊不杖行。孤亭深野色,高木易秋聲。歲事才中熟,山居亦太平。不辭遭泥飲,謹勿殺能鳴。
東去蓬瀛合有津,若為風雨動經旬。同來海岸登舟在,俱是塵寰欲渡人。弱水洪濤非世險,長年三老定誰真。青鸞眇眇無消息,悵望煙花又暮春。
顥氣自澄穆,碧波還蕩漾。應有凌風人,吹笛君山上。
神人揮鞭馬不驚,四蹄踣鐵無留行。至今石磴印遺跡,玉寒隱約云氣生。忠烈功成封越國,千古英靈猶不沒。嘶風幾度耀金戈,汗血當年稱駿骨。
赤驥畫桃花,長鳴逐暮笳。霜蹄穿大漠,電影涉流沙。伏櫪心期壯,登臺意氣遐。秋風閑十二,早晚向天家。
八境見圖畫,郁孤如舊游。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丹青未變葉,鱗甲欲生洲。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市樓。煙云侵嶺路,草木半炎州。故國千峰外,高臺十日留。他年三宿處,準擬系歸舟。
亂離詞客少。錦鯨仙去,鶴歸華表。把酒生平,都是舊時言笑。零落霜腴潤墨,流怨入、江南哀調。春恨渺。十年心事,殘鵑能道。白頭飽閱興亡,又淺到紅桑,海塵揚了。萬里吞聲,凄絕杜陵愁抱。歸唱水云夜壑,料應比、人間春好。鷗夢覺。沈沈卞峰寒照。
我生為文章,與眾常不偶。出其所為詩,不笑即嘲詬。少年勇自辯,盛氣爭可否。年來知所避,不敢出諸口。時時未免作,包以千襲厚。低心讓兒曹,默默眾人后。見君不能已,頗亦陳所有。君豈少取之,時以佳句授。幽弦喜有聽,清唱慰孤奏。如何瞥然去,使我不得友。
碧海沉沉海上山,山頭樓觀五云間。人間方士多無賴,故把釵鈿戲阿環。
遙看一樹凌霜葉,好似衰顏醉里紅。
拋下杖頭錢。取次高眠。玉梅金縷孟家蟬。說著錢塘都似夢,懶問游船。誰信酒壚邊。別有仙緣。自家天地一陶然。醉寫桃符都不記,明日新年。
空山寂寂行人稀,岡頭落花如雨飛。罷琴惆悵不能已,故鄉寥落何當歸。南去百粵羽書急,北來三吳戎馬肥。安得龍驤擁戰艦,掃除俘寇揚國威。
細讀箕疇,洛書字、六旬有五。試屈指、我公今歲,恰符其數。五福備全幾坎九,既言一壽還稱富。乃今知、好德與康寧,皆由天與。記當日,嵩生甫。喜今夕,逢初度。看兒孫鼎盛,賀賓旁午。爐暖博山騰麝馥,杯擎琥珀斟香醑。問千秋千歲與誰同,西王母。
天寒關塞遠,水落洲渚闊。已逐夕陽低,還向黃蘆沒。
獨見長年思避地,相從千里欲移家。慚予豈有萬間庇?借爾剛馀一席沙。古洞幽期攀桂樹,春溪歸路問桃花。故人勞念還相慰,回雁新秋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