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
扁舟滿眼送波濤,一夜霜華上鬢毛。
雨腳已收朝日薄,潮頭忽上曉風高。
江山須信游人樂,簿領還知俗吏勞。
見說指揮功利白,余才今見解牛刀。
扁舟滿眼送波濤,一夜霜華上鬢毛。
雨腳已收朝日薄,潮頭忽上曉風高。
江山須信游人樂,簿領還知俗吏勞。
見說指揮功利白,余才今見解牛刀。
乘著扁舟滿眼都是奔騰的波濤,一夜之間寒霜般的白發爬上了鬢角。雨停了,早晨的太陽微弱無力,潮頭忽然涌起,曉風正勁。江山確實讓游人感到快樂,可我也知道處理公文讓俗吏十分操勞。聽說有人能指揮辦事獲得顯著功利,我如今才明白那是施展了宰牛之刀般的大才。
扁舟:小船。
霜華:指白發。
雨腳:指像線一樣一串串密密連接著的雨點。
簿領:指官府中的文書簿冊,這里代指公務。
見說:聽說。
解牛刀:出自“庖丁解牛”的典故,比喻高超的技藝和才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簿領還知俗吏勞”可推測,詩人當時處于官場,日常需處理諸多公務,在乘扁舟出行時,看到自然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自然與官場生活的不同感受。其特點是情景交融,將自然之景與人生感慨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深山窮谷[凌](陵)人鑿,頒賜從來天下聞。
別有川池捐棄者,終思采斵獻明君。
(見同書卷三八缺名《冰賦》附。)
從此廟堂添故事,登庸衣缽亦相傳。
丙戌年,秋來枯井泉。
夏首雖然水,向后地焦然。
此歲云龍起,稻出五湖邊。
中高徒種植,必定被災纏。
日魂月魄無形狀,采得天然太新樣。
契合神仙實難論,云霄起在黃芽上。
龍騰虎伏變金田,始末須得出世鉛。
為家為屋自然居,配儷之時頃刻間。
認得離胎爭欲言,不在文書口訣傳。(《大還丹照鑒》)。
一行尋師觸處游,到天臺后始應休。
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尋常盡逆流。
(見《四庫珍本初集》本《天臺集》卷下。)
(按:詩末原跋云:“一行窮大衍算法,求訪師資不遠千里。嘗至天臺國清寺,見一院古松,門有流水。一行立于門屏,聞僧于庭前布算之聲,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自遠來,求吾算法,已合在門,豈無人導達耶?』即除一算,謂)
(曰:『門前水合卻西去,弟子當至。』一行聞其言而入,稽首請法,授其術,而門外舊東流水,忽改而西流矣。”《冊府元龜》卷八六九《總錄部·明算》所記,與上文大致相同。)
君不見,澄清麗水出黃金,逐浪隨波永被沈。
有幸得逢良鑒者,披砂細揀暫知音。
因此遂蒙皇上寵,直入瓊樓寶篋中。
一練(一作“煉”)一明光照耀,一回掌上一回欽。
以此塵沙含妙寶,故喻眾生覺照心。
眾生無此濃三有,元來流浪被境侵。
對塵恰似真如慧,離境元無照體心。
迷即一真名二體,只為群生不照心。
若能對境常真照,隨塵離境一般心。
如來今日除分別,意遣眾生妄習心。
但除妄習存終始,真照何妄不真心。
(見《宗鏡錄》卷八五。)
五色真龍上漢時,愿把霓旌引煙策。
星漢縱復斜,
風霜凄已切。
薄陳君不御,
誰知思欲絕。
(前缺)病隨支遁偶行行,正見榴花獨滿庭。
瘦竹成林人不看,卻應羞得強青青。
(見同書卷九十三。)
手持黃鶴來,
腳踏金牛背。
塵世無人知,
白云久相待。
普光初學道,無邊世界動。
回天復轉地,并入一毛孔。
(見《宗鏡錄》卷一○○。)
昔有奴賊,居此川內。
(稽胡呼奴為庫利。見同書卷三五)
(按:《太平寰宇記》為樂史于宋初所著書。其所引二諺,應為唐五代時之作。)
折檻意何如?平安信不虛。
近來焚諫草,深去覓山居。
志定榮枯外,身全寵辱余。
分明知在處,難寄亂離書。
(同前。)
(按:《全唐詩》卷八三八收此詩缺九字,今重錄。)
白發不由己。
黃金留待誰?
冬朝日照梁,含怨下前床。
帷寒以葉帶,鏡轉菱花光。
會是無人覺,何用早紅妝。
(同前。見王士倫《浙江出土銅鏡選集》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