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深父傷字韻 其三
戰伐周綱替,春秋捄已亡。
綴旒憂主弱,問鼎嘆臣強。
蕭斧懲當世,蓍龜鑒后王。
最憐君學苦,能為古人傷。
戰伐周綱替,春秋捄已亡。
綴旒憂主弱,問鼎嘆臣強。
蕭斧懲當世,蓍龜鑒后王。
最憐君學苦,能為古人傷。
戰爭征伐使得周朝綱紀衰敗,到春秋時挽救之法已失效。君主權勢微弱如旗幟上的飄帶任人擺弄,臣子野心勃勃如楚莊王問鼎中原令人嘆息。嚴刑峻法可懲戒當世亂象,占卜之法能為后世君主提供借鑒。最憐惜你求學之苦,能為古人的遭遇而感傷。
戰伐:戰爭征伐。周綱:周朝的綱紀。替:衰敗。
捄(jiù):同“救”。
綴旒(liú):比喻君主被大臣挾持,大權旁落。
問鼎:春秋時楚莊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后指圖謀奪取政權。
蕭斧:象征嚴刑峻法。
蓍(shī)龜:蓍草和龜甲,古代用以占卜。
王安石生活在北宋中期,當時社會面臨著諸多問題,政治上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他可能借對周朝興衰的感慨,來影射當時北宋的社會現實,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擔憂。此詩或許是與友人深父交流時所作,借古抒懷。
這首詩主旨是借周朝興衰的歷史,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現實的隱憂。其特點是用典貼切,以古喻今。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王安石詩歌借史言志、思想深刻的風格。
篆畦今夜月,涌海出初更。溪寺鳴鐘罷,山城禁火明。梅光初點滴,鶴睡自凄清。還念故人遠,燈花結未成。
賢圣為上兮,必儉約戒身。鑒察化人,所以保福也。如何不思,荒恣是為。上下隔塞,人神怨奰。敖惡無厭,不畏顛墜。圣賢為上兮,必用賢正。黜奸佞之臣,所以長久也。如何反是,以為亂矣。寵邪信惑,近佞好諛。廢嫡立庶,忍為禍謨。
蠟屐相從四十秋,饑驅老尚瘴鄉游。家江舊醞塵封滿,不及歸來一醉休。
病中草草度年華,睡起匆匆日易斜。抵死愁禁千斛酒,薄情雨送一城花。鏡湖煙水搖朱舫,錦里香塵走鈿車。此夢即今都打破,不妨寂寞住天涯。霏霏春雨細如絲,正是春寒欺客時。心向宦途元淡薄,夢尋鄉國苦參差。樓前新漲綠三尺,墻外尚馀紅幾枝。擺撥簿書呼酒榼,南湖西塔有幽期。
占得淇園地,新栽竹萬竿。清陰低拂石,翠色下侵湍。幽靜還宜暑,孤高更耐寒。吟馀詩思爽,不獨可棲鸞。
移家避寇逐行舟,野水無情處處流。人世幾回傷往事,愁心一倍長離憂。山中夜度空江水,石室煙涵古桂秋。惆悵此時頻送目,蓼花凄冷露花浮。
瘴海風煙息,江關別意長。思親愁未了,憂國意難忘。一將城東壁,孤軍歷異鄉。功名當此際,慎莫厭風霜。
眉眼分明,風柳柔青。心膽純一,野華吐赤。了無物礙自由人,還得觀音妙智力。連城不割誰肯休,相如卻奪秦王璧。
國際崇祀,嚴恭有聞。荒華胥暨,樂我大君。冕瑞有列,禽帛載敘。群后師師,威儀容與。執禮辨物,司樂考章。率由靡墜,休有烈光。我惟我祖,自天之命。道被歸仁,時屯啟圣。運鐘千祀,授手萬姓。夷兇掩虐,匡頹翼正。載經載營,庶士咸寧。九功以洽,七德兼盈。丹書入告,玄玉來呈。露甘泉白,云郁河清。聲教咸往,舟車畢會。仁加有形,化浹無外。嚴親惟重,陟配惟大。既佑斯歌,率土攸賴。孝享不匱,精潔臨年。滌牢委溢,形色博牷。于以用之,言承歆祀。肅肅威儀,敢不敬止。載飭載省,惟牛惟羊。明神有察,保茲萬方。我將宗祀,夤獻厥誠。鞠躬如在,側聽無聲。薦色斯純,呈氣斯臭。有滌有濯,惟神其佑。五方來格,一人多祉。明德惟馨,于穆不已。象乾上構,儀坤下基。集靈崇祖,永言孝思。室陳簋豆,庭羅懸佾。夙夜畏威,保茲貞吉。舞貴其夜,歌重其升。降斯百祿,惟饗惟應。帝精來降,應我明德。禮殫義展,流祉邦國。既受多祉,實資孝敬。祀謁其誠,荷天休命。文物備矣,聲明有章。登薦惟肅,禮邈前王。鬯齊云終,折旋告罄。穆穆旒冕,蘊誠畢敬。屯衛按部,鑾蹕回途。暫留紫殿,將及清都。
引泉近注白云根,斸地新成翠竹園。為惜苔痕斜貼石,愛因松樹特開門。
今朝辭谷口,又覺塞原寬。樹色微茫辨,山容遠近看。好風生野草,余雪勒春寒。鞭指前村路,夕陽還未殘。
不少攀龍客,誰稱倚馬才。鷓鴣聞鄭谷,騏驥上燕臺。策自臨軒問,疏從保泰裁。南恩奎壁燦,視草待君開。
笠戰西風馬噴沙,帆檣迎浪舞神鴉。調舟欲助江流柿,入海非求棗似瓜。歸客迂尋桑社景,吟鞭香帶木犀花。行邊好語應聽得,秋月春風六萬家。
東籬細蕊幾黃昏,過卻重陽開漸繁。曉袂半沾和露采,吟杯初泛帶香吞。娛情不減陶潛興,惜晚難同杜甫論。短鬢經秋還耐否,一枝簪罷手重捫。
千山濃綠生云外。梁王老去羅衣在。曝背臥東亭。秋姿白發生。凄涼梔子落。蟲響鐙光薄。楚女淚沾裾。人間底事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