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仲秋與東觀曝書之會謹賦五言四韻律詩一首
秋風解煩暑,尊俎可從容。
盡會青云士,來游群玉峰。
瑯函窺一一,金鑰發重重。
四庫傳觀喜,惟應吏困供。
秋風解煩暑,尊俎可從容。
盡會青云士,來游群玉峰。
瑯函窺一一,金鑰發重重。
四庫傳觀喜,惟應吏困供。
秋風驅散了煩人的暑氣,在宴席上大家可以悠閑自在。匯聚了眾多杰出的文人,一同來到這藏書豐富之地。仔細地一本本翻閱珍貴書籍,打開層層鎖鑰。大家傳閱四庫書籍,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只是苦了那些負責供應事務的官吏。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這里指宴席。
青云士:指地位高、有才學的人。
群玉峰:傳說中仙人藏書處,這里借指藏書之地。
瑯函:珍貴的書籍。
金鑰:指打開藏書庫的鑰匙。
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書籍。
“壬申”為干支紀年,結合詩題“東觀曝書之會”,推測此詩創作于一次官方組織的曝書活動之時。東觀是東漢宮廷中貯藏圖書檔案之所,曝書是古代保護書籍的重要活動,一般在秋季進行。當時社會重視文化典籍的收藏與整理,詩人參加此次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壬申仲秋的東觀曝書會,展現了文人相聚賞書的雅事。其特點是敘事清晰,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的文化活動和文人生活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阛阓當年市井臣,卜居曾與五仙鄰。芝田茂草生戎馬,猶夢呼鸞謁玉晨。
翩翩沙上鷗,安用避漁舟。漁人在魚利,何異爾所求。
去天無咫尺,映地有千尋。已近桑榆景,猶存冰雪心。秦封云羃羃,龍臥息深深。不見赤松子,韜光惟陸沉。
一室蓬蒿下,清齋似杜機。但求棲息穩,不恨稻粱微。喜客開山笥,乘閒款竹扉。山川一何廣,黃鵠待翻飛。
襆被向天涯,蕭條寄酒家。青山仙宅近,黃葉客途賒。夜塔飄鈴語,風窗墮燭花。匣中雄劍在,那敢負張華。
自憐眼暗難求藥,莫恨花繁便有風。桃李更開須強看,明年兼恐聽歌聾。
南澗飛淙雜雨鳴,顛風老樹作秋聲。庭前攪碎芭蕉葉,添得書窗兩眼明。
今宵花信問明朝,幾處枝頭凍未銷。卻怪五更花底雨,吹風葉被一庭蕉。
秀麗湖湘地,神靈岣嶁峰。夏王刑白馬,南岳降真龍。日月三年辟,風云萬國從。峨峨朱邸在,還見剪桐封。
青藜為杖葛為巾,采采山中百草春。歌罷紫芝還自和,九峰殘日未逢人。
處處無歸路,悠悠且逝波。渚花風外少,江樹雨中多。吹笛蛟龍聽,開窗鸛鶴過。高人著書手,頭白共蹉跎。
一束徵書到遠林,蓑衣江上也堪尋。行人每逐風塵化,志士寧忘溝壑心。老大行藏非草草,舊時松竹自森森。歸舟載得滄江月,還許深山入更深。
獨存貞氣化龍蛇,含吐風云挽日車。失路誰憐醫國手,朱衣賣藥對寒花。
縹帶湘枝半攲墻,行人立馬并垂楊。珠簾半捲揚州路,爭看金釵十二行。午枕驚回一夢馀,間關枝上聽催酤。已招十客花為友,更覓千頭橘作奴。摶云琢雪斗輕盈,一片霞光夜自明。會有國香來入夢,莫教高燭照長檠。冰姿更立冰溪上,雪艷仍開雪徑中。白地迷藏不知處,云何鼻觀已先通。半篙新漲淥周遭,種出荷花十丈高。擷秀堪紉水仙佩,招詞更續楚臣騷。蓮渚紅酣三丈日,苔磯輕飏一絲風。釣船篷底眠秋雨,誰遣南柯入夢中。手植蓬藤數千尋,笑看潘液上骎骎。使君千騎東方去,零落空留一院陰。一曲清深五月寒,不知中有老蛟蟠。雷撾半夜驚飛去,已見天南九萬摶。
長記中秋踏臥龍,尚馀詩興至今濃。羨君豪邁如韓子,聯句猶容李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