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張文思于湖西不見
綠竹陰深屋數間,籃輿來傍古溪邊。
垂楊芳草迷三徑,斜日新秋媚一川。
澎湃直連湓口浪,逍遙如泛剡中船。
山陰不見戴安道,回首西風亦浩然。
綠竹陰深屋數間,籃輿來傍古溪邊。
垂楊芳草迷三徑,斜日新秋媚一川。
澎湃直連湓口浪,逍遙如泛剡中船。
山陰不見戴安道,回首西風亦浩然。
翠綠的竹林濃蔭下有幾間房屋,我坐著竹轎來到古老的溪邊。低垂的楊柳和芬芳的青草遮住了小路,夕陽映照新秋,讓這一片平川格外嫵媚。湖水澎湃,直接連著湓口的波浪,我逍遙自在,如同泛舟在剡溪之上。就像王子猷到山陰沒見到戴安道一樣,我也沒見到張文思,回首迎著西風,心中也有一股浩然之氣。
籃輿:竹轎。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這里指通往張文思住處的小路。
湓口:在今江西九江,是湓水入長江處。
剡中:指剡溪,在今浙江嵊州,晉王子猷曾雪夜乘舟訪戴安道。
山陰:今浙江紹興,王子猷居地。戴安道:即戴逵,東晉名士。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前往湖西拜訪張文思,可能當時詩人生活閑適,對友人充滿情誼,在自然環境優美的時節前往,卻未見到友人。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尋訪友人不遇之事。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色描繪與情感抒發巧妙結合,用典自然。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豁達心境。
花,花。
深淺,芬葩。
凝為雪,錯為霞。
鶯和蝶到,
孤云獨鶴自悠悠,別后經年尚泊舟。
漁父致詞相借問,莫怪杜門頻乞假,不堪扶病拜龍樓。
同人永日自相將,深竹閑園偶辟疆。
已被秋風教憶鲙,醉里欲尋騎馬路,蕭條幾處有垂楊。
儒服山東士,衡門洛下居。風塵游上路,簡冊委空廬。
戎馬生郊日,賢人避地初。竄身初浩蕩,投跡豈躊躇。
翠羽憐窮鳥,瓊枝顧散樗。還令親道術,倒欲混樵漁。
敝缊袍多補,飛蓬鬢少梳。誦詩陪賈誼,酌酒伴應璩。
鶴膝兵家備,鳧茨儉歲儲。泊舟依野水,開徑接園蔬。
暫閱柔佛巴魯澤,長懷故里閭。思賢乘朗月,覽古到荒墟。
在竹慚充箭,為蘭幸免鋤。那堪聞相府,更遣詣公車。
蹇足終難進,顰眉竟未舒。事從因病止,生寄負恩余。
不見神仙久,無由鄙吝祛。帝庭張禮樂,天閣繡簪裾。
日色浮青瑣,香煙近玉除。神清王子敬,氣逐馬相如。
銅漏時常靜,金門步轉徐。唯看五字表,不記八行書。
宿昔投知己,周旋謝起予。只應高位隔,詎是故情疏。
為報周多士,須憐楚子虛。一身從棄置,四節苦居諸。
柳發三條陌,花飛六輔渠。靈盤浸沆瀣,龍首映儲胥。
北海樽留客,西江水救魚。長安同日遠,不敢詠歸歟。
閑園柳綠井桃紅,
野徑荒墟左右通。
清迥獨連江水北,
聞道金門堪避世,
何須身與海鷗同。
淮海風濤起,江關憂思長。
同悲鵲繞樹,獨坐雁隨陽。
山晚云藏雪,汀寒月照霜。
由來濯纓處,漁父愛滄浪。
臘后年華變,關西驛騎遙。
塞鴻連暮雪,江柳動寒條。
山水還鄣郡,圖書入漢朝。
高樓非別處,故使百憂銷。
回燈正衣裳,出戶星未稀。
堂前候姑起,環佩生晨輝。
暗池光冪zx,密樹花葳蕤。
九城鐘漏絕,遙聽直郎歸。
萬里發遼陽,處處問家鄉。
回車不淹轍,雨雪滿衣裳。
行見日月疾,坐思道路長。
但令不征戍,暗鏡生重光。
各為四方人,此地同事師。
業成有先后,不得長相隨。
出林多道路,緣岡復繞陂。
念君辛苦行,令我形體疲。
黃葉墮車前,四散當此時。
亭上夜蕭索,山風水離離。
明蒙竹間亭,天暖幽桂碧。
云生四面山,水接當階石。
濕樹浴鳥痕,破苔臥鹿跡。
不緣塵駕觸,堪作商皓宅。
雙轂不回轍,子疾已在旁。
侍坐長搖扇,迎醫漸下床。
新施箱中幔,未洗來時妝。
奉君纏綿意,幸愿莫相忘。
鑒形須明鏡,療疾須良醫。若無傍人見,形疾安自知。
世路薄言行,學成棄其師。每懷一飯恩,不重勸勉詞。
??學既不誠,朋友道日虧。遂作名利交,四海爭賓士。
常慕正直人,生死不相離。茍能成我身,甘與僮仆隨。
我言彼當信,彼道我無疑。針藥及病源,以石投深池。
終朝舉善道,敬愛當行之。縱令誤所見,亦貴本相規。
不求立名聲,所貴去瑕玼。各愿貽子孫,永為后世資。
大雅廢已久,人倫失其常。天若不生君,誰復為文綱。
迷者得道路,溺者遇舟航。國風人已變,山澤增輝光。
星辰有其位,豈合離帝傍。賢人既遐征,鳳鳥安來翔。
少小慕高名,所念隔山岡。集卷新紙封,每讀常焚香。
古來難自達,取鑒在賢良。未為知音故,徒恨名不彰。
諒無金石堅,性命豈能長。常恐一世中,不上君子堂。
偉哉清河子,少年志堅強。篋中有素文,千里求發揚。
自顧音韻乖,無因合宮商。幸君達精誠,為我求回章。
六月晨亦熱,卑居多煩昏。
五馬游西城,幾杖隨朱輪。
西樓臨方塘,嘉木當華軒。
鳧鹥滿中流,有酒復盈尊。
山東地無山,平視大海垠。
高風涼氣來,灝景沈清源。
青衿儼坐傍,禮容益敦敦。
愿為顏氏徒,歌詠夫子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