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真戒講師
假山砌疊真相似,雙竹澆培畫不如。
萬屋塵囂無間斷,一軒氣象自清虛。
持齋欲趁龍華會,升座能繙貝葉書。
官罷亦將辭北闕,攜笻先訪故人居。
假山砌疊真相似,雙竹澆培畫不如。
萬屋塵囂無間斷,一軒氣象自清虛。
持齋欲趁龍華會,升座能繙貝葉書。
官罷亦將辭北闕,攜笻先訪故人居。
那堆砌的假山十分逼真,精心澆灌培育的雙竹,畫都比不上它的神韻。眾多房屋處喧囂不斷,而這一處軒室氣象卻自然清凈虛空。你持守齋戒想要參加龍華會,升座講經能熟練翻閱貝葉經。我罷官之后也將辭別朝廷,拄著竹杖先去拜訪老友居住的地方。
講師:講經說法的僧人。
繙:同“翻”。
龍華會:佛教法會。
貝葉書:指佛經。
北闕:皇宮,這里代指朝廷。
笻:竹杖。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官罷”可知作者當時已罷官,可能在即將離開時,與真戒講師分別,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是留別,通過描繪環境和講師的修行,展現了塵世與清凈的對比。詩風質樸,體現了作者罷官后欲歸隱訪舊的心境,在送別詩中以獨特視角展現情感。
才名老去愜休官,圣澤高深只自歡。侍宴每容親繡袞,從游偏許近和鑾。久知琛贄來殊俗,漸喜寰區洽治安。惟有張騫猶未返,玉關秋早節毛寒。
煙江三五夜,獨月引行舟。野色推蓬合,波光進艇留。銀蟾天上濕,烏鵲渚邊愁。那聽樓頭笛,懷鄉鬢欲秋。
千載才名擅祝鳩,官遷三品沐恩優。還鄉正好懷題柱,煮海功成不借籌。東魯雪馀寒色重,南淮春近曙光浮。繁禧觀里遙相憶,折得瓊花寄我不。
同入宮來幾許人,因何遣妾護長門。云鬟半脫香腮瘦,卻愛菱花鏡子昏。
見底高秋水,開懷萬里天。旅吟還有伴,沙柳數枝蟬。
終年困塵土,一日同宴嬉。詩價重車渠,酒色空琉璃。月出散林莽,攬之有馀輝。山林信可樂,所樂無四時。況渠善窈窕,與我昏為期。會須挽凌波,同載月明歸。
九曲溪行盡,平川隱者居??醇伊舭Q,度竹借藍輿。架上多丹藥,床頭有古書。漢廷論封禪,應問馬相如。
熠熠草間螢,穿楊復入柳。誰取向山房,星辰四壁走。
年年送人作校官,也知當代重儒冠。固因學舍人才盛,自覺戎藩禮數寬。一縣士風今日見,百年師道后來看?;瓷教蒙锨逵谒?,莫遣驚塵到杏壇。
青藤春日挽綢繆,醉倒玉山嘉客稠。涘岸曾經崩滄海,今崩酒海一身休。
鳥噪幽林晨景清,山鄉自此認歸程。泉心石氣煙霞癖,客鬢孤懷歲月情。力耒只能同潤土,無田未可學淵明。勞形且以逸篇補,世上無平無不平。
隋帝易廣勇,天命以不長。唐宗昧治恪,本支竟摧戕。圣人有達節,變通亦何常。禹湯不同跡,萬古皆明王。
村田樂事老來稀,記得江南春社時。兒女醉扶黃犢背,帽檐顛倒插花枝。
東皇著意釀妍春,一夕倡條舞曲塵。從此鶯花回上苑,大堤爭看踏青人。
秋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翠袖怯春寒,修竹蕭蕭晚。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