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護國寺
倏來倏去本無心,舊國王家念正深。
猶喜大緣逢景運,不辭千里答嘉音。
人間話道經三伏,島外棲禪指二林。
留別皇都有新偈,苦將泡幻喻升沈。
倏來倏去本無心,舊國王家念正深。
猶喜大緣逢景運,不辭千里答嘉音。
人間話道經三伏,島外棲禪指二林。
留別皇都有新偈,苦將泡幻喻升沈。
僧人來去匆匆本就沒有什么刻意的心思,對故國和王家的思念之情十分深沉。還慶幸有大的緣分能遇上好時運,不辭千里來回應美好的邀約。在人間談論佛道歷經了三伏天,在島外修行禪法指向東林寺和西林寺。離別皇都留下了新的偈語,苦苦地用泡沫和幻影來比喻人生的沉浮。
倏來倏去:形容來去迅速。
舊國王家:可能指僧人過去所關聯的故國或王家。
景運:好的時運。
嘉音:美好的消息、邀約。
三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二林:通常指廬山的東林寺和西林寺,這里代指修行之地。
偈:佛經中的唱詞,也指僧人作的類似的語句。
泡幻:泡沫和幻影,比喻事物的虛幻無常。
升沈:即“升降”,比喻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可能是在一個相對穩定且佛教文化有一定影響力的時期。僧人可能因與王家或故國有著某種淵源,在得到邀約后不辭千里前來,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傳道交流后準備回歸修行之地,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僧人之行展開,展現了僧人超脫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感悟。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當時的佛教文化和僧人的生活狀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荒翠沈山,亂蕪連苑,夢邊處處斜陽。記斑騅別后,早瘦了垂楊。念身世、危闌易倦,過江吟鬢,新染吳霜??v胡沙春渺,花前多少回腸。旅蓬漫恨,莫清愁、天注須償。賺竹里添圖,蘋洲換譜,重理余狂。惘惘倚廔笛語,鄉心遠、約住幽香。問羊裙誰系,還憑新雁商量。
著黑衣,護黑柱。虎不食斑,惡傷其侶。云何獅子身中蟲,終朝返食獅子血。忍痛金毛不作聲,個中滋味難分雪。從咬齧,愿爾回光返照時,始信虛空無兩舌。
上醫醫國有誰知,且集方書捷用之。疾苦一齊安樂后,自然遭遇太平時。
小小春羅扇,團團秋月生。蟠桃花樹里,繡得董雙成。
碧玉蔀中藏蜀錦,東吳宮里鎖西施。神功造化有先后,倚檻王孫休怨遲。
花開似污天衣血,雨過重聞御案香。最恨寺奴隳太極,預先奪我畫梅梁。
對雪酬春付酒杯,兵馀真似復然灰。路通千里傳書去,人喜三軍破賊回。梅萼封檀香未徹,湖聲撞玉凍初開。疏籬敗屋休興嘆,幸事群兇不再來。
織篾如帆,緯蕭作屋,半空撐住。齊奴步障,輸我北窗眠處。坐全家、宛然綠陰,水香茉莉茶鐺午。卷斜陽半角,殘經補課,寸心黃苦。逃暑。清風宇。秪酒幔高樓,隔墻人誤。同心五綵,便有笙簫徐度。敞涼宵、明月在天,鬢沾花影衣泫露。話孤舟、夢落江南,脆打青荷雨。
獨抱幽香倚枕吟。紉蘭誰會楚騷心。籠弦過指聽商音。栩栩莊周花罥蝶,聲聲杜宇竹棲禽。物情相感意俱深。
下初死卻爺共娘,二十馀年割不斷。今朝打破骨董箱,請我升堂舉公案。古靈平地起風波,瞌睡禪人不奈何。地獄天堂都莫問,大家隨例吃燠鵝。
彼美白瓷盞,規模來定州。先生文字飲,獨酌無獻酬。咄哉石女兒,不作蛾眉羞。憐我老寂寞,赤手屢拍浮。子頑不乞火,我醉不驚鷗。無情兩相適,付與逍遙游。
驚怪江梅獨未開,含芳元是待冬來。新陽夙駕無多日,已向枝頭各自催。
斬蛟橋北玉樞府,高樹連云第一家。欲向新圖問何處,客窗風雨對梨花。
家近云山九鎖深,誅茅已負十年心。筍輿扶醉歸來晚,清夢猶聞金玉音。
自拂雙眉黛,何曾慣得愁。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