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社日七言四韻
美服斯勤驗國徑,里民單出慶秋成。
時羞饜飫盤中味,神鼓喧闐野水聲。
爽氣方高疏雨霽,清輝微動遠波平。
堯章濬發由庚詠,京庾連云萬億盈。
美服斯勤驗國徑,里民單出慶秋成。
時羞饜飫盤中味,神鼓喧闐野水聲。
爽氣方高疏雨霽,清輝微動遠波平。
堯章濬發由庚詠,京庾連云萬億盈。
精美的服飾和辛勤勞作驗證著國家的治理,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慶祝秋收。應時的美食讓人飽享盤中美味,祭神的鼓聲如野外的水聲般喧鬧。雨后秋高氣爽,遠處清波微動平靜無波。圣上的詩篇如《由庚》般美好,國家的糧倉如云朵相連,糧食堆積如山。
美服斯勤:精美的服飾和辛勤的勞作。驗國徑:驗證國家的治理。
里民:村民。單出:紛紛走出。慶秋成:慶祝秋收。
時羞:應時的美食。饜飫(yàn yù):飽食。
喧闐(tián):喧鬧。
爽氣:秋高氣爽的氣息。霽(jì):雨停。
清輝:清波的光輝。
堯章:指圣上的詩篇。濬(jùn)發:抒發。由庚:《詩經》篇名,有太平之意。
京庾(yǔ):大糧倉。連云:形容糧倉多而高。
此詩為奉和圣制之作,應是在秋季社日時,詩人應皇帝之命而作。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秋季社日通常在豐收之后,人們會舉行慶祝活動。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繁榮的時期,皇帝作詩慶祝,詩人便奉命唱和。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國家治理和豐收景象,突出特點是描繪了社日熱鬧場景,展現祥和氛圍。作為應制詩,體現了當時宮廷文學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繁榮。
彭城徐子國,訪古氣彌增。饑雀啄殘雪,春泉汲斷冰。臺臨青壘迥,山隱白云層。客路隨征雁,翩翩向五陵。
柳色含金春正融,御溝冰泮玉波通。讀書有志逢千載,承命之官拜九重。河上好山連濟北,淮南佳氣望江東。朝廷邦賦存恒典,能秉廉勤亦是忠。
寺古老僧靜,亭陰脩竹多。萊公作州日,部曲屢經過。眾推識公面,蒼石眠綠莎。
故人來送別,帳酒臨行阡。露繁秋色慢,氣愴蟪聲煎。雁渡章華國,葉亂洞庭天。復有向隅淚,中腸皆涕漣。但愿千丈松,結景云之峰。山高日華早,枝多風彩重。我還愛芳杜,群住揖驪龍。
寒盡春生草又青,化工消息幾曾停。因君一詠陵陂麥,恍憶儂家老圃亭。
大禹迷終北,黃帝游華胥。化城高天表,古莽西南隅。陰陽亡交氣,民人恒晏愉。乃知八極外,至樂故有馀。沴戾墮中央,令我不可居。陰謀相擋?,肉攫自紛拿。冥心超形外,冀得恣所如。
一片花飛春已暮。那堪萬點飄紅雨。白發送春情更苦。愁幾許。滿川煙草和風絮。常記解鞍沽酒處。而今綠暗旗亭路。怪底春歸留不住。鶯作馭。朝來引過西園去。
苦柏叢篁與屋齊,野云常宿藥欄西。鷗情久定看春雁,鶴夢初驚怪午雞。葉溜每令山犬吠,月明常賺夜烏啼。隔橋景物應如待,日引幽人過鹿溪。
中興踰百載,獨有放翁詩。豪出謫仙右,妙惟工部知。鏡湖歸老日,劍閣入軍時。英氣今何在,九原千古悲。
文華燦爛照千春,雅集長安更有人。為放崢嶸詩脫口,先傾瀲滟酒濡唇。浮屠堪憶唐風月,碑碣猶存漢鳳麟。莫怪座中多俊彥,古城勝跡記前身。
青鞋踏破翠重重,曉上天門第一峰。靜聽泉聲鳴澗底,遙看云氣出封中。崖存唐代原刊頌,山有秦時舊種松。不惜乘風登舊觀,閑披瑤草覓仙蹤。
潮到禺陽一宿回,峽門南北向江開。玉環已絕仙猿跡,長笛空傳帝子哀。黃鵠有心終一舉,白云無恙自重來。峰峰相對都相似,彩翠紛紛入酒杯。
念爾真成汗漫游,煙波一艇傲深秋。從探茂苑名山盡,且為愚溪少日留。彩筆老憑添氣象,青鞋輕自吐風流。題橋剩有王孫字,時復摩娑緩別愁。
紅樓倦起懶霜色,朝衣不解春羅窄。梨花吹暈白燕光,湘竹簾疏碎琥珀。出門誰識使君愚,姊妹油車駐廣陌。歡家照影浣紗溪,妾家托心浣紗石。結帶乍來歧路客,南園楊柳西陵柏。買絲難繡合歡心,羅巾微汗聞香澤。
賢書日問廣之東,京國無緣遇子逢。未信文章憎命達,還將老眼對天公。虛名盡道忘羈絆,闊論堪愁誤聽聰。赤手伊誰拊圣教,高卑兩過各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