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題攬秀亭
平生愛湓浦,亦復思匡廬。
恨無謝公屐,日與佳景疏。
茲巖特曠快,一覽已有余。
驟雨過軒檻,清風來綺疏。
因懐騎鯨客,更欲凌空虛。
平生愛湓浦,亦復思匡廬。
恨無謝公屐,日與佳景疏。
茲巖特曠快,一覽已有余。
驟雨過軒檻,清風來綺疏。
因懐騎鯨客,更欲凌空虛。
我這一生喜愛湓浦,也一直思念著匡廬。遺憾沒有謝公那樣的登山木屐,每日與這美景疏遠。這處山巖格外空曠暢快,一眼望去就已心滿意足。驟雨掠過軒檻,清風從雕花窗戶中吹來。因此懷念那騎鯨遨游的仙人,更想凌空而去。
湓浦:水名,在今江西九江。
匡廬:指廬山。
謝公屐: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游山時穿的一種有齒木屐,上山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
軒檻:指欄桿。
綺疏:指雕花的窗戶。
騎鯨客:指仙人或隱士,傳說李白醉騎鯨魚,游于海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湓浦或廬山附近的山巖時,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而創作。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對自然美景渴望親近,對自由生活有所向往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自由境界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審美。
雪窗有第名寒綠,墜緒旁搜善能續。
人間此味甘如飴,采擷行吟應自足。
肯羨西湖多廈屋,只為南湖生杞菊。
春風閑煮折腳鐺,不信從前祇蘇陸。
雨后晚窗日,方杯燎竹爐。
二茶勞見餉,一記又能摹。
看了信何有,啜來昏更無。
阿師莫作劇,我悔不逃儒。
乍暖人多困,晝長春已深。
殘花紅糝糝,新葉綠陰陰。
山寺依巖曲,湖船過水心。
鉤簾醒午睡,閑覺去來吟。
苦雨翻明雪,酸風結暗霜。
晚煙留積冷,曉日度微陽。
茶灶薪難拾,詩箋筆易僵。
粗官對窮臘,何事不謀長。
寒燈夢初覺,危坐收此心。
心亦合自收,無念即清深。
舉足塵埃起,盈顛霜雪侵。
枯禪縛意馬,練養無胎禽。
幽尋誰與娛,巃嵸而????。
婣泉蒼蘚石,亦足理心眼。
荒鋤本何好,所適謂可款。
林叟忽相值,言笑不知返。
空山水流澗,社雨掩籬門。
云陰起微寒,藥爐自常溫。
老懶一欠伸,開卷窗明昏。
屋邊桃李蹊,飛飛亦無言。
萬木山彩翠,一水澗淪漪。
放步且曳杖,有懷還賦詩。
我之所安適,人以為娛嬉。
南風送晚雨,何處不相宜。
慶元三年中元日,是夜更余驚月蝕。
須知穢巷亦喧呼,見說清臺正推測。
昏昏已作赤朱紅,閃閃猶成墨漆黑。
磨刀急斬蝦蟇精,天眼光明無變色。
是中能娛人,豈為杯酒留。
不知我何求,當復醉扶頭。
翩翩佳公子,臨風仲宣樓。
月滿乃如此,對君可言愁。
冷夜灰堆坐,尋詩細撥燈。
心懷為宛轉,語句得憑凌。
歲晚愁多飲,冬來煖未冰。
俄聽荒犬吠,村靜遠相仍。
山玉冰溪地,常年衲子過。
杖挑明月重,笠戴白云多。
洞遠今無鷲,湖高舊見鵝。
與君三嘆息,佛法付天魔。
八月南豅夜,遙知聚德星。
航溪不用楫,解榻臥長瓶。
上下知何往,違離憶屢經。
前簷撲山翠,梅葉映窗欞。
詩眼玩塵世,漫作威鳳鳴。
經行苕溪水,乃見白石清。
拂衣鑒須眉,喚起仙骨驚。
胡為隨人間,嘆息百慮縈。
洞中應笑我,何不高舉輕。
明時樂未正,尚欲追英莖。
它年淳氣合,肯有爵服情。
癡人莫說夢,烈士徒殉名。
轉庵偶饒舌,已足壓旦評。
古來曠達者,談笑得此生。
臨流賦招隠,一奏朱弦聲。
居山仍在澗,生事本無多。
老圃初收芋,窮檐待補蘿。
逃虛惟獨往,入俗也相過。
語默行藏外,衰榮奈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