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僧法舟為其祖師寶月求塔銘于惠州還過高安送歸
少年能講大乘經,法施堂中不出扃。
為許先師傳后世,徑從西海集南溟。
忘身直犯黃茅瘴,滿意初成白塔銘。
寄我淚痕歸萬里,遙知露滴澗松青。
少年能講大乘經,法施堂中不出扃。
為許先師傳后世,徑從西海集南溟。
忘身直犯黃茅瘴,滿意初成白塔銘。
寄我淚痕歸萬里,遙知露滴澗松青。
這位少年僧人能講解大乘佛經,在法施堂中足不出戶潛心修行。為了讓先師的事跡流傳后世,他直接從西海一路奔波到南溟。他不顧自身安危,徑直闖入黃茅瘴肆虐之地,最終滿心滿意地完成了白塔銘。他帶著我的淚痕踏上萬里歸程,我能遙想到那露水正滴落在山澗的青松之上。
大乘經:佛教經典,與小乘經相對,強調普度眾生。
法施堂:僧人講經說法的場所。扃(jiōng):門戶,不出扃即不出門。
西海、南溟:泛指遙遠的地方。
黃茅瘴:南方山林中濕熱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毒氣。
白塔銘:為先師所寫的塔銘。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題可知,成都僧法舟為其祖師寶月到惠州向詩人求塔銘,返程過高安時詩人送別。當時僧人不畏艱辛為傳承先師事跡奔波,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僧人為傳承先師事跡不辭勞苦的精神。其突出特點是敘事清晰,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僧人生活及詩人與僧人的交往。
銀漢西流烏接翼,回首人間化為碧。瑤臺月里可避胡,三郎錯路歸魚鳧。《霓裳》月里親偷得,卻怪李謨偷擪笛。
吳姬鬢擁雙鴉,玉人夢里歸家。風弄虛檐鐵馬,天高露下,月明丹桂生華。
目食爛紅三壽圖。宿酲隔歲豁然蘇。仙翁畫筆信時殊。對鏡何須親卻老,傳箋安得倩飛奴。自慚月旦果誰如。
閶闔門開日初曉,紫殿彤樓彩云表。曲江花簇東風春,燕支雪瓣玉精神。躍馬看花花共笑,袍剪宮羅花壓帽。錫宴瓊林繡幄張,翠舞珠歌斗艷陽。鯨吸黃封三百甕,沈酣不忘天恩重。聚首皆言圖報難,微瑕纖類汗人顏。更敕錦衣還故國,傍人爭認登瀛客。五色新裁萊子衣,捧觴調膳舞春暉。舞罷還將舊書讀,鞭霆駕風追往躅。歸朝溥作王家霖,大慰四海蒼生心。
渴雨苗雖未發榮,可無芳意慰坤靈。草緣近水堤邊綠,柳繞新池岸上青。花匠斗供春制度,曲生專與我調停。且傾翠蓋誰如故,依舊槐陰滿后庭。
露洗空山白玉臺,當年金母御風來。澗邊瑤草香難歇,洞里碧桃花自開。雨后苔痕侵舊字,座間山影蘸新醅。去家游子愁千種,白纻輕衫誰與裁。
云門行棒,不可放過。香山禮拜,放過不可。從來獻佛,不在香多。
百嶂沉沉日璧奔,窮山窮水寄纖根。猿魈合唱一燈昏。璞玉等閑埋遠壑,芝麻何處喚開門。朱顏暗換海南村。
書來風雨夕,百感涕縱橫。四年方寸千里,澎湃海潮聲。盡滌肝腸渣滓,才別人間涇渭,捽發見深情。生死有馀痛,歧路思還驚。轉東風,薰愛日,快新晴。美人相望京國,魂夢繞江城。遮莫緇塵霜鬢,喜看芝蘭玉樹,歲月共崢嶸。天際佇歸雁,積愫與同傾。
百鎰黃金一笑輕,少年買得是狂名。樽中酒釀湖波綠,席上人歌鳳語清。蛺蝶畫羅宮樣扇,珊瑚小柱教坊箏。南朝舊俗憐輕薄,每到花時別有情。
蘤含紫附簇,雪蘊碧鈴深。小草存衣被,長人誰此心。
黃云慘白日,綠鬢悲青春。尊畔菊花老,夢中梅萼新。浮沉薄宦拙,出處貧交真。莫負天涯會,同為歲暮人。
山樵竹里居,略彴才堪渡。落日澹平疇,牛羊點寒暮。
畏人成小筑,三徑傍石開。一鑒星河動,雙旌日月來。蹉跎成老大,松菊且遲回。詞客風流在,相將十萬杯。
渭川千畝影蕭蕭,苦旱年來葉半凋。見畫忽然興遠思,行人應在灞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