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六詠 其六
西鄰分半井,十口無渴憂。
歲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
艱難念生理,沾足愧寒流。
比聞山田婦,出汲爭群牛。
西鄰分半井,十口無渴憂。
歲旱百泉竭,日供八家求。
艱難念生理,沾足愧寒流。
比聞山田婦,出汲爭群牛。
西邊鄰居分了半口井給我們,十口人再沒有口渴的擔憂。遇到旱災所有泉水都干涸了,這口井卻每天能供應八家人的需求。我艱難地想著生計之事,井水充足讓我面對流淌的井水感到羞愧。近來聽說山里種田人家的婦女,出門汲水要和成群的牛爭搶。
分半井:分出半口井,指共享井水。
生理:生計。
沾足:水分充足,這里指井水充足。
比聞:近來聽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描繪旱災的情況可推測,當時可能處于干旱的年份,社會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困境。詩人寓居此地,親身經歷或目睹了旱災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旱災下不同人群的生活差異。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展現生活狀況,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注。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人文關懷。
天地深仁不自知,物才有識荷恩私。前年倉鑰塵遮面,今日朝班笏拄頤。宛若凌虛生羽翮,了無報效及毫絲。平生金石不移志,只在鈞陶聽所之。
小樓窗外,綠紅消減,惹人憐顧。我也如花瘦三分,恁憔悴、君知否。春尚存時花已暮,漸蛩鳴秋語。宣上描成海棠紅,又能否?留春駐。
鳳池鴛鷺侶,幾載此南遷。柳色迎征棹,薇香憶盛年。訟庭栽白蠟,官路到紅船。我亦金門客,逢君倍黯然。
前日初來游,雪后春尚早。茲辰逢上巳,春景十分好。溪灣隨地轉,山巧由天造。柳暗煙未消,花明日偏早。舟中三游人,輿上一詩老。云開貞女峽,石露神仙島。魚淵易飽獺,鳥道難乘駣。土窯高積瓦,野屋低苫草。空翠濕欲飛,落紅紛不掃。循流溯淵源,呼酒豁懷抱。盤桓未厭倦,談笑任傾倒。詩成屬高和,強弩穿魯縞。
十年不采衡陽杜,千里知哦建曲松。閩雨幾沾金騕裊,岳云長護玉芙蓉。交游向識茅容異,語笑何時程本逢。四十年來湘水別,高樓曾復臥元龍。
霜落蒼藤老樹枯,眼看巨石壓重湖。墓前只有山僧住,黃葉青燈照野狐。
客子逢花心欲灰,異方初見眼還開。故應臨水橫斜日,曾作于飛一念來。
欲寒先作霧,將暖更吹風。歲盡從今夜,春來自故宮。草猶含蕙綠,花已破桃紅。臘酒琉璃盞,殷勤入掌中。
鶴駕乘風去,千年竟不歸。石梁憑望處,空復白云飛。
西風竹。風入翠煙□矗。紅小闌干知幾曲。聲聲敲碧玉。窗下鳳臺銀燭。斷夢已驚難續。曾伴去年庭下菊。夜闌聽雨宿。
家住金陵縣前,嫁得長安少年。回頭望鄉淚落,不知何處天邊。胡塵幾日應盡,漢月何時更圓。為君能歌此曲,不覺心隨斷弦。
幽齋人寂寂,獨坐抱相思。正是離居夕,況當遲暮時。階空寒葉響,窗暝宿煙滋。安得瑤華發,山中踐素期。
不夢亦不覺,山空月復清。誰能此山上,垂手月中行。萬慮已皆寂,一心安所生。何期方丈外,容聽夜鐘聲。
白簡霜飛楚甸清,程材郡國荷持平。三年畫諾書勞最,萬里風云應會生。日下長途看展驥,春來喬木喜遷鶯。一時趨府多年少,孝友能如張仲名。
棲跡昆侖顛,斫煙種瓊玉。經年無一成,榛翳惟樸樕。仰瞻昊穹上,如飛駛雙轂。茫然若自失,望七已逾六。胡為混澆塵,昧昧忘止足。徘徊江潯柳,枯條又盈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