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兒侄唱酬次韻五首 其四
身病要須閑,閑極自成趣。
空虛雖近道,懶拙初非悟。
偶將今生腳,還著古人屨。
大小適相同,本來無別處。
身病要須閑,閑極自成趣。
空虛雖近道,懶拙初非悟。
偶將今生腳,還著古人屨。
大小適相同,本來無別處。
身體有病需要閑適,閑適到了極點自然就有了趣味。內心空虛雖然接近道的境界,但我本是慵懶笨拙之人,并非真正領悟了道。偶然把現在的腳,穿上古人的鞋子。大小恰好相同,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之處。
唱酬:以詩詞互相贈答。次韻:按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閑:閑適。
空虛:指內心空明無物。道:這里指某種哲理、道理。
懶拙:慵懶笨拙。悟:領悟。
屨:鞋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身病要須閑”推測,可能是詩人身體患病,處于閑適狀態時所作。此時詩人可能在反思人生,探索哲理,試圖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找答案。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道的思考和對自我的認知。其特點是將生活感悟與哲理融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創作風格。
文星又轉作郎星,曉握蘭香上玉清。屹立太微東北角,是非時與上臺爭。
文武班聯玉筍行,紫袍赤舄爛成章。共推寶歷承三統,更喜皇風被八方。香影暗隨云影動,恩波元共海波長。炎荒未許淹弘識,佇見鳴珰侍圣王。
檐溜急迢迢,伊人破寂寥。詩情云外樹,畫意雪中蕉。山色臨窗近,溪流入海遙。羨君歌古調,佳句比香蕭。
水漲溪橋百道通,滿江煙浪碧濛濛。揚舲共逐分龍雨,解纜偏驚舶掉風。
甘向清時無別求,老來心事更悠悠。不因文靖多年別,那得皇都半歲留。名紙未教人識面,歸途仍與鶴同舟。秋來白社多新酒,應對耆英話遠游。
機不離位,沉乎醉鄉。語不離窠,滯在金網。
及身不相就,失君還自來。軒窗積塵寸,一一為我開。撐胸郁梁棟,吐地成樓臺。委蛻等一寄,遑知華屋哀?牡丹正向闌,紅白香作堆。留慰遲暮眼,識君殷勤栽。欲行見遺容,悄然重徘徊。交期安足道,悼此曠世才。仲昭洵令子,溫粹含清英。珵美不自襮,澄觀瞭八瀛。昨從上京歸,墓田亦已營。掇拾補先稿,夢寐通精誠。就我來吳門,并載送以行。不期欻至此,編摩共一檠。有弟舞勺年,皎然神宇清。繼述信匪易,世難需堅貞。吾衰剩青眼,江海無涯情。
穫水登紅稻,篙舟割紫菱。杯盤見秋物,江海思飛騰。
光祿江陰彥,素業出靖江。開疆垂百載,維君破天荒。天道不遠人,于人情最真。好賢與樂義,區區邁等倫。靖江若桴浮,人煙載浮居。君今乘桴去,吾欲與爾俱。
晴日無多雨日多,春藏花底暗消磨。一年尚有幾春色,花若飄零春奈何。
楚山千疊隱南轅,漢渚風檣箭浪翻。流水東西俱怨別,離亭長短共銷魂。歌翻白雪知難和,注怯黃金故易昏。玉骨更羸詩筆苦,客裾猶欲曳何門。
北朝宮闕已陵夷,南渡衣冠更亂離。誤國始知金匱冊,蒙塵空嘆翠華旗。龍爭虎斗中原破,海倒江翻萬古悲。猶是曹時歌舞地,風塵今日淚還垂。
誰道春歸無覓處,眠齋香霧作春昏。君詩似說江南信,試與梅花招斷魂。花開莫奏傷心曲,花落休矜稱面妝。只憶夢為蝴蝶去,香云密處有春光。老夫粥后惟耽睡,灰暖香濃百念消。不學朱門貴公子,鴨爐煙里逞風標。鼻根無奈重煙繞,偏處春隨夜色勻。眼里狂花開底事,依然看作一枝春。漫道君家四壁空,衣篝沈水晚朦朧。詩情似被花相惱,入我香奩境界中。
高山種芙蓉,復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
新妝尚未成,覽鏡自太息。折取丹若花,榴子何能得。待歡不下簾,春風滅寒燭。云中見一星,今夜成單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