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麥二首 其一
疏慵自分人嫌我,貧病可憐天養人。
蠶眠已報冬裘具,麥熟旋供湯餠新。
擷桑曉出露濡足,拾穗暮歸塵滿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錢追四鄰。
疏慵自分人嫌我,貧病可憐天養人。
蠶眠已報冬裘具,麥熟旋供湯餠新。
擷桑曉出露濡足,拾穗暮歸塵滿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錢追四鄰。
我懶散懈怠,自認為會招人嫌棄,可憐我貧病交加,老天卻在養著我。蠶眠預示著冬天的裘衣已有著落,麥子成熟馬上就能做出新鮮的湯餅。清晨去采桑,露水浸濕了雙腳,傍晚拾麥穗歸來,滿身都是塵土。家家戶戶都辛苦勞作后隆重地祭祀土地神,我典當千錢來追隨鄰里的熱鬧。
疏慵:懶散。自分:自認為。
湯餠:即湯餅,類似現在的面條。
大作社:隆重地祭祀土地神。典:典當。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詩人處于鄉村生活中,當時社會以農桑為主要生產活動,詩人貧病在身,目睹鄉村百姓的勞作與生活習俗,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農桑生活,突出百姓勞作的辛苦。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鄉村生活的風貌,在反映當時社會基層生活方面有一定價值。
何人不擾擾,一棹獨蕭閒。天霽疏林外,乘流坐看山。
江山一梵宇,塵外幾仙家。日抱黿鼉窋,水通星漢槎。虛臺橫碧落,細路轉丹霞。且莫催留滯,中泉可試茶。
梵宇幽尋處,僧林日暮時。寒泉過石急,清磬出花遲。問竹猿先覺,穿松鶴自隨。白云莫飛去,長共爾為期。
三吳政化捷如神,八桂威名逐日新。此地只今煩督護,一方何足費經綸。清心省事真無訟,約己豐財祇為民。聞道潢池總安堵,新來不見弄兵人。
海山無數盡龍騰,細浪和風不厭行。誰解天邊持北斗,試來此處酌南溟。已知一勺同千頃,不把涔蹄笑洞庭。安得常如銀漢水,扁舟萬里寂無聲。
蓑笠宜多病,衣冠錯致身。清愁偏待客,白發解禁人。江月深留雪,山梅探借春。興從湖上發,詩為道人頻。
學道今何得,謀生久不成。藍衫幾棄物,絳帳亦虛名。事拙應天意,交疏即世情。煩憂時自解,感觸又還生。郁郁窮愁意,營營久病身。詩情渾欲減,藥物但相親。未得驅窮鬼,終須問大鈞。三時勞慰撫,甚愧故人真。
阮生能抗俗,嵇子得長林。僻境寡人跡,開窗多鳥音。蒼藤掛朱日,短榻臥重陰。羨爾忘機事,云山意已深。
范公悲漢亡,坐臥一車裀。三十六載中,不笑亦不嚬。聲在咽喉間,疇能閉其呻。萬古宇宙間,一見有心人。次則顏見遠,慨然能致身。寧為江陵鬼,不作建康臣。頓令首陽薇,奕奕神更新。
萬木霜搖落,山呈斧鑿痕。癡蠅思附尾,警鶴畏乘軒。
孤燈不獨,且鋪開、一本一行作業。下筆如同相對話,我憶兒時不學。河畔撈魚,園中上樹,花底追蝴蝶。讀書有用,用時然后知缺。爾等啟我遐思,青苗黃、怎樣教銜接。應讓后來居上位,世界還爭前列。仔細推敲,認真引導,目不敢交睫。平明擱筆,素懷喜對冰雪。
君不見轅下車,太行咫尺愁崎嶇。君不見鞲上鷹,云霄百里隨鶱騰。丈夫窮達在所遇,高才猶自嘆遲暮。漢庭青紫常比肩,子云空獻長楊賦。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淚共春溪水,爭流無盡時。血枯松柏早,魂作子鵑遲。嗚咽終天恨,蒼茫罔極悲。年年長負土,一半委棠梨。
朱夏驕陽烈未開,神龍何處起風雷。階前忽睹商羊舞,天外俄驚石燕回。夾岸荷花枝著綠,兩歧秋麥穗重胎。霏霏優渥如珠玉,卻羨神工遍九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