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史文通奉議二首 其二
有叟住東野,畏人希入城。
君時共還往,我欲問修行。
早歲識巖客,近時逢絳生。
真能訪茅屋,屣履試將迎。
有叟住東野,畏人希入城。
君時共還往,我欲問修行。
早歲識巖客,近時逢絳生。
真能訪茅屋,屣履試將迎。
有位老者住在東郊野外,怕見人很少進城。你當時常和他來往,我想問問他修行之事。早年我結識過巖客,最近又遇到絳生。你若真能去拜訪他的茅屋,我定趿拉著鞋出來迎接。
叟:老頭。
東野:東郊野外。
希:同“稀”,稀少。
還往:往來,交往。
修行:宗教中的修煉行持,這里泛指道德修養。
巖客、絳生:可能是當時有名的修行之人或隱士。
屣履:拖著鞋子,形容急忙迎客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求精神修行、崇尚隱者的風氣。詩人或許受到這種風氣影響,自身也有對精神境界提升的追求,看到友人能與修行者交往,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修行的向往。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人對精神追求的態度。
芳園草樹郁芊綿,雨過千峰紫翠懸。春事祇今看又半,風光莫惜杖頭錢。雨霽長江曳練明,煙云島樹暮天橫。不堪引領孤鴻斷,愁聽笙簧谷口聲。群花眼底劇離披,綠葉朝來密作帷。惆悵一春同調遠,楚騷長自怨江籬。
五月天恩解網羅,四方舉首愿時和。我公寰海甘霖望,今日門闌瑞氣多。已幸羈窮蒙庇賴,佇看談笑卻干戈。汾陽二十中書考,他日遙知數倍過。
五湖浮未去,一畝辟旋通。爽塏方茲日,清嘉本舊風。魚鹽安市隱,蟹稻祝年豐。此地憐堪卜,相期覓數弓。曹丘誠長者,輔嗣得賢甥。馬策西州路,鶯花亞字城。平生無長物,獨往有深情。儻憶三弇色,浮家一葦輕。
一星星、悼亡潘岳,誄詞親述斑管。文情一片相生處,寫出兩番悲惋。箋乍展。記幾度、尊前曾識春風面。幽閑婉轉。想秉德無愆,修身有法,堪補女宗傳。韶華短,又是宮移羽換。膠弦續來還斷。蘭災蕙劫清芬在,留得靈芽雙畹。毫漫染。念瘴雨蠻煙,三載塵封研。天長水遠。嘆故里粉箋,西湖松柏,回首亂山晚。
上帝白云居九關,列仙亭館號蕭閒。念君未作驂鸞侶,愁殺江南庾子山。
北客過江來,贏得家家都老。屈指中興人物,到如今誰好。散庵常是愛山林,健筆勝揮掃。我則臨風三嘆,信兒曹驚倒。
風叩玻窗聲未休。夢殘無可著,更飛流。棱棱霜氣近衾稠。思量處,寒在五更頭。金扇小時羞。如今雙鬢白,是恩仇?又須南市趕朝籌。天難曙,珍重木棉裘。
人間不筑黃金臺,天上不修白玉樓。腹中文字半磨滅,化為酒氣成糟丘。我欲死埋其側生與之游,不醉亦醉不愁亦愁。光陰一擲幾千載,吾將老死無春秋。不知人間天上,何處可以長居而久留。愿假東來鶴,為我西飛招子由。茫茫江漢表,蕩月乘虛舟。江漢滔滔去何駛,汝駕長風好來此。一杯滌盡胸中塵,共臥糟丘萬古春。
少年場屋苦奔波,每對書檠讀不多。三十年來書好讀,可憐老眼費摩挲。
迢迢芳園樹,露葉晨薿薿。秋風?然至,搖落勢難已。余懷正悱惻,蟋蟀偏入耳。展轉夜未明,或臥或復起。仰視朝曦升,與此亦相似。一日不再晨,時駛安可恃。感嘆千萬端,沉憂惟一軌。何以見曩賢,一觴且歡喜。
欲學長生怯病身,玉峰山外總陽春。相尋偶到云深處,認是懸壺一老人。
把酒問東風,怨人花鈴語。只解送春歸,未肯吹愁去。云影蕩輕煙,簾外飄香雨。枉煞柳絲長,不系韶華住。
雨歇更闌斗柄東,成霞聚散四方風。時光豈在凌云句,寡過清談宜守中。
霜天下馬一尊殘,把菊深秋興倍歡。搖落未應同澤畔,風流今尚在江干。烏衣舊宅通花市,錦石高齋傍蕊欄。笑問東都白居士,許攜賓客幾回看。
曾聞一夕語,可勝十年書。同舟數月程,其得當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