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成遺老齋待月軒藏書室三首 遺老齋
老人身世兩相遺,綠竹青松自蔽虧。
已喜形骸今我有,枉將名字與人知。
往還但許鄰家父,問訊才通說法師。
燕坐蕭然便終日,客來不識我為誰。
老人身世兩相遺,綠竹青松自蔽虧。
已喜形骸今我有,枉將名字與人知。
往還但許鄰家父,問訊才通說法師。
燕坐蕭然便終日,客來不識我為誰。
老人將自身與世事兩相遺忘,綠竹青松自然地相互遮蔽。我欣喜如今這形體還屬于自己,空把名字讓別人知曉。交往只允許鄰家老翁,問候也只與說法的法師交流。靜靜地閑坐一整天,客人來了都不知道我是誰。
身世兩相遺:將自身和世事都遺忘。
蔽虧:遮蔽。
形骸:人的形體。
往還:交往。
問訊:問候。
說法師:指講經說法的僧人。
燕坐:安坐、閑坐。
蕭然:寂靜、冷清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赡苁窃娙送砟陼r期,歷經世事滄桑后,選擇遠離喧囂,隱居生活,在建成遺老齋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遺世獨立、淡泊名利的心境。其突出特點是營造出清幽意境,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晚年的思想轉變和創作風格的質樸自然。
南漢城邊菰葉落,流花橋下水趨東。煙籠碧樹春分后,月浸寒江子夜中。潮上石沉僧語歇,笛殘人去蠟燈紅。分明一幅蓬山景,吹入鵝潭影自空。
七十九年夢覺,五湖四海隨緣。撥轉云頭歸去,曉日東升赤然。
小坐霜天夕,空庭竹樹深。城笳凝暮靄,樓月斂秋陰。漸老消塵慮,長貧現道心。摩婆舊如意,懶擊唾壺吟。
清魂倘得棄皮囊,須化飛天繞玉皇。降此凡塵為異客,能無愧怍去銀潢。
葉燥井泉清,山窗藥在鐺。燈前看火候,枕上聽潮聲。月上吟方就,香來病已輕。何時采芝術,養得羽翰成。
青青墳上草,墳下母不起。根秪母處生,其心發子所。子心所以發,在母非黃土。母德如陽春,恩大無可補。永懷天地間,不共草榮腐。
卷幔回飆入,題詩急雨催。地高天喜近,云散月還來。玉漏因寒澀,金門待曙開。仙宮聞教樂,應奏《上之回》。
瓜果中庭漏點深,露花零亂滿琪林。曝書偶忘今朝是,乞巧欣逢此夕臨。云馭瑤池靈剡剡,星梁銀漢影沈沈。人間天上同欣樂,只有悲蛩語不禁。
洞庭南去竹如云,老葉新梢亂不分。帝子不歸風雨惡,深林何處覓湘君。
望銀河懸碧落,彩云隔斷星橋。最是凄涼前夜雨,斜風剪破芭蕉。數年不見南飛雁,新愁漠漠無限。冷月空煙菱葉渡,江山故國何處。
一賦河東若有神,忽驚風雨失龍鱗。暫收三寸囊中穎,仍作諸侯幕里賓。掩鏡清霜俱是恨,拂弦流水為誰新。長干夾道青樓眼,愁絕煙花夢后身。
苦語相留極,虛床會宿頻。山東今出相,海內不無人。婦女能尊客,兒童不厭貧。長途有如遇,今日倍情親。
乾坤氛氣日蒼黃,南北干戈恣擾攘。安得強弓三萬手,向空著矢射天狼。
行處青山多白云,擷來一片寄吾君。莫看纖薄渾無物,中有逸民歸隱文。
少文自昔耽臥游,徐卿東來何所求。穿云漱石不知暑,碧草青蘿今始秋。大風欲拔眾山去,驟雨如決千江流。明日峰頭弄笛者,高歌能不生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