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瞻游羅浮山
客迷墮澗逢玉京,云行夭喬風號鳴。
暗中過盡石髓滑,驚喜觀闕朝霞明。
東坡南去類此客,擠者力盡非求生。
偶然瀕海少氛氣,復有福地容躬耕。
諸侯歷聘謝魯叟,茅檐燕坐師老彭。
天樞旋結日珠重,人寰下視鴻毛輕。
俗緣漸覺冰雪解,元氣乍復蛟虬獰。
遠游脫屣入蓋竹,初怪長史留家庭。
后來玉斧小兒子,亦入真誥參仙經。
試令子弟學諸許,還家不用劍閣銘。
洞天聞亦有圖籍,但恐未免如公卿。
此心愿與世無事,不愿與世平不平。
客迷墮澗逢玉京,云行夭喬風號鳴。
暗中過盡石髓滑,驚喜觀闕朝霞明。
東坡南去類此客,擠者力盡非求生。
偶然瀕海少氛氣,復有福地容躬耕。
諸侯歷聘謝魯叟,茅檐燕坐師老彭。
天樞旋結日珠重,人寰下視鴻毛輕。
俗緣漸覺冰雪解,元氣乍復蛟虬獰。
遠游脫屣入蓋竹,初怪長史留家庭。
后來玉斧小兒子,亦入真誥參仙經。
試令子弟學諸許,還家不用劍閣銘。
洞天聞亦有圖籍,但恐未免如公卿。
此心愿與世無事,不愿與世平不平。
游客迷路墜入山澗,卻逢仙都玉京,云兒夭矯飄行,狂風怒號嘶鳴。在黑暗中走過,石髓濕滑,驚喜地看到宮殿在朝霞中明亮。東坡南下就像這位游客,排擠他的人使盡力氣并非為了讓他求生。偶然臨近海邊少了污濁之氣,又有福地能讓他躬耕。諸侯多次聘請,孔子都拒絕,他在茅屋中安坐學習老彭。天樞旋轉,太陽如珠般沉重,俯瞰人間,人如鴻毛般輕。世俗的緣分漸漸像冰雪消融,元氣剛恢復,如蛟龍般兇猛。遠游像脫鞋般灑脫進入蓋竹洞,起初奇怪長史為何留在家中。后來玉斧般的小兒,也參與《真誥》研習仙經。試著讓子弟學習許氏家族,回家不必寫《劍閣銘》。聽說洞天也有圖籍,但只怕會像公卿那樣有世俗之事。這心愿是與世間無紛爭,不愿去評判世間的不平。
玉京:道教稱天帝所居之處。
夭喬:屈伸自如的樣子。
石髓:即石鐘乳。
觀闕:指宮殿。
瀕海:靠近海邊。
歷聘:多次聘請。
魯叟:指孔子。
老彭:傳說為殷賢大夫,好述古事,有壽考。
天樞:北斗第一星。
脫屣:比喻看得很輕,無所顧戀。
蓋竹:蓋竹山,道教名山。
長史:指許謐,曾任瑯琊王友、散騎常侍、尚書郎、給事中、晉陵太守等職。
玉斧小兒子:指許翙,許謐之子。
真誥:道教上清派經典。
諸許:指許邁、許謐、許翙等許氏家族修道者。
劍閣銘:西晉張載所作,以告誡行人。
洞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
蘇軾被貶嶺南,作者次韻其游羅浮山之作。當時蘇軾遭人排擠被貶,處于人生困境,作者借此詩表達對蘇軾的理解與安慰,同時也抒發自己對超脫世俗生活的向往。
此詩以奇幻之筆描繪游歷之景,借典故表達對蘇軾的同情。主旨是向往超脫世俗、與世無爭。其特色是用典豐富、意境奇幻。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人生的思考。
自我遣明月,終夜照君屋。嬋娟未解情,只在階前宿。
平生春秋學,字字經推尋。躍如果何物,昭哉素王心。興賢詔屢下,叢棘圍冠襟。文章豈不美,誰辨沙中金。俛首充歲賦,遠韻無悲吟。瑤京日華紫,璧水春流深。仰止瓊臺翁,一旦逢知音。驊騮鳴向樂,萬馬立皆瘖。價增終有合,天定詎難諶。光華京兆榜,魁名動儒林。庶幾日千里,如何中陸沈。凄涼淮海畔,風物莽蕭森。浮生孰為久,大節人所欽。庭闈懷婉婉,襟度想愔愔。遺勞析薪在,負荷諸孤任。顯揚會有日,鼎薦宜居歆。旻天多雨露,楸梧郁繁陰。懷賢良自苦,悵望空遙岑。
老來正賴君醫我,客里那知我哭君。人世百年修短定,江城一日死生分。錦帆涇上誰家屋,龍井莊前處士墳。魂魄東西招不得,杏花村落雨紛紛。
何來風雨忽移天,才過花朝又禁煙。怎似深閨身未嫁,桃開梧落不知年。
甲第多荒址,茅茨獨老翁。杖藜山遠近,舟楫泖西東。莫色蒹葭外,秋聲絡緯中。郊居端不惡,此趣許誰同。
白頭難掩雪霜蹤,纖手穿成絡索同。映帶暮年微矍鑠,遮藏秋色久蓬松。牽絲祇訝蛛臨戶,覽鏡翻慚鶴在籠。便與黃花相見好,不愁破帽落西風。
迢迢星漢降斯身,脫縛超乎三界塵。絲網已開千萬結,獨馀死結癉心神。
江南驛使路遙遙,遠赴龍門望海潮。桂殿且留修月斧,銀河未許度星軺。隔花立馬聽更漏,帶月鳴珂趁早朝。祇恐淮南春色動,萬竿煙雨綠相招。
十載橋邊路,巾車此重過。秋聲連渤海,寒色下滹沱。避地紅塵遠,還家華發多。來時道旁柳,生意稍婆娑。
東坡新船高似屋,兩舷開窗三十六。昨乘缺月汎昆湖,今汎楊湖月方足。老夫不及困河魚,到月足時人欠福。莫能扶憊踏高筵,馬不進兮人累俗。翠盤露酒白玉香,一飲之緣惜難卜。月從水上憶車公,還能入戶尋幽獨。枕前只作臥游人,亦有清華爛雙目。高吟不寐待回船,輸卻醉鄉詩可贖。
人情本多欲,外物相牽攻。富貴恨不早,功名恨難崇。孰知二物者,轉盻春華空。君看燈上蛾,何以保其終。
鈴閣翛然靜掩門,還容麈尾共玄言。能令白社塵中得,肯許青云事外論。何地可回嚴武駕,故人甘臥浣花村。唯應破卻無生后,不向秋風賦別魂。
浩汗淋漓斫木回,火云四合忽成堆。飆風怒起沙如霧,日影驟沉天似煤。電激峻崖追足過,雷奔荒徑砸頭來。者番不死真關數,一派清涼亦快哉。
瑞鴨煙濃。曉來弦管,聲在霜空。卻退寒威,借回春色,滿苑香風。幾時人下瑤宮。記千載、今朝慶逢。滿捧瑤觴,芝蘭叢里,錦繡光中。
憶奉綸音趨赴朝,曾煩遠送過楓橋。云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來件寂寥。吳苑疏鐘沉晚樹,楚江歸雁逐寒潮。情親海內如君少,敢惜離魂為一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