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 其一
脫遺章句事經綸,滿腹龍蛇自屈伸。
南駕威聲傳絕域,西征舊恨失奸臣。
空留諫疏驚頹靡,終托詩詞話苦辛。
直氣如云未應盡,一雙嗣子亦騏驎。
脫遺章句事經綸,滿腹龍蛇自屈伸。
南駕威聲傳絕域,西征舊恨失奸臣。
空留諫疏驚頹靡,終托詩詞話苦辛。
直氣如云未應盡,一雙嗣子亦騏驎。
拋開章句之學去謀劃國家大事,滿腹才華能自如施展。在南方任職威名遠播到極遠之地,西征之事讓奸臣的舊日惡行暴露。只留下諫疏震驚了萎靡的風氣,最終寄托于詩詞訴說辛苦。剛直之氣如云朵般不會消散,一雙兒子也如良馬般出色。
脫遺章句:指不局限于章句之學,去從事更重要的事。經綸: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龍蛇:比喻才華。屈伸:指施展、發揮。
南駕:可能指在南方任職。絕域:極遠的地方。
西征:具體所指需結合李誠之生平。舊恨:舊日的怨恨、惡行。奸臣:邪惡的臣子。
諫疏:向皇帝進諫的奏疏。頹靡:萎靡不振的風氣。
直氣:剛直的氣概。
嗣子:兒子。騏驎:良馬,比喻杰出的人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李誠之是南宋官員,在宋金戰爭中表現英勇。此詩可能創作于李誠之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緬懷與敬意而作,當時南宋朝廷面臨外部壓力,內部政治也較為復雜。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李誠之的才華、功績和剛直之氣,突出他不局限于學問,積極投身國家事務的品質。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李誠之的生平提供了重要資料。
山云談次改,溪水坐來生。白鳥饑逾靜,蒼蠅飽不聲。令君真子產,墨客陋彌明。回首人間世,塵埃望赤城。
金爐火暖養丹砂,滿院靈光含紫霞。野鶴不鳴春晝永,玉笙吹落碧桃花。
三月惟殘一日春,豈知惆悵有閑人。隨風未辨歸何處,斜日橫窗起暗塵。
山居二十年,未見蓬萊客。秋暮邂逅君,文彩甚彪赫。因讀治安策,所擬吻不隔。西游遇中道,探囊出素冊。瓊瑰射人目,殊會杳今昔。再拜睹宸章,炳爍照光宅。嘆君英妙時,丁此滂沛澤。宛如聞都俞,依稀見傅說。握手私謂君,丈夫志已獲。尚宜踐所陳,與世為表格。
光泰門東日月躔,五云仙仗記當年。不煩細讀江南賦,老樹遺臺倍黯然。
見非恍惚夢非神,雪后霜前分外真。疏影暗消三弄月,半聯凄斷獨吟人。歲寒搖落孤根在,江驛荒涼往事塵。碎嚼幽香清可挹,玉奴無復更臨春。
神文越幽爽,夙心允見傳。未沐啟玄秘,至使昧瑤編。微痾固期愈,頹齡或可延。妙理脫深悟,靈淵曳五煙。
芳樹花爭發,嫣然故向人。相看終日媚,一摘暫時新。影落金塘水,香飄玉砌塵。傷心有琴瑟,寂寞漢宮春。
誰將云母窺窗眼。來覷紅兒弄妝晚。正妨回頸鬢鴉頹,未料低頭釵鳳顫。眉痕淡比新蟾艷。好月似人待圓滿。沈沈魚鑰遞千門,厭說香篝熏被暖。
眼蓋人寰撚美髯,年年相見晚春前。摸蘇緣妄心俱盡,揩拭鮮陳念已圜。指下琴方才發越,眉間毫相見無邊。微塵劫海依今住,生死何勞較后先。
清時才子賦懷沙,抗疏歸來發未華。粉署一官淹組綬,青衫雙淚怨琵琶。杼投慈母緣憂國,環賜明君定起家。卻愛衡門當庾嶺,相思不用寄梅花。
巖上層層疊翠苔,小池巧鑿近巖隈。就巖引得清泉滿,便有前山月入來。
侯謂新民,爾既來止。其歸爾邑,告爾鄰里。良田千萬,爾擇爾取。爾耕爾食,遂為爾有。
翰苑張東白,先朝望獨尊。百年喬木里,儒業有諸孫。簪組恩華繼,文章大雅存。贈言情繾綣,曾出李膺門。
極目兮長望,白云四茫茫。鴟鴉飽腲腇,鸞鳳饑徬徨。駿馬放石磧,蹇驢能至堂。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