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韻三首 其一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詩怪我心猶壯,細字憐君眼未花。
霜落初驚衾簟冷,酒酣猶喜笑言嘩。
歸心知有三秋恨,莫學匆匆下坂車。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詩怪我心猶壯,細字憐君眼未花。
霜落初驚衾簟冷,酒酣猶喜笑言嘩。
歸心知有三秋恨,莫學匆匆下坂車。
年老后在家如同出家修行,誦讀四卷《楞伽經》便是生活日常。你怪我寫的粗率之詩顯示我心境還很豪壯,又憐惜我還能看清細字眼睛未花。寒霜落下,初次驚覺被子竹席寒冷,酒意正濃時還歡喜暢快談笑喧嘩。我知道歸鄉之心會有長久離別的愁恨,你可別像那匆匆下山坡的車一樣。
楞伽:指《楞伽經》,佛教經典。
衾?。罕蛔雍椭裣?。
三秋:指三年,也泛指時間長久。
此詩可能是詩人在試院與友人唱和之作。當時詩人年老,生活或許趨于平淡,在試院的生活中與友人交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詩中既體現出其心境,也有對友人的關懷與感慨。
這首詩主旨圍繞年老生活、友人相聚和歸鄉之情。其特點是情感豐富且表達自然,在日常的描述中蘊含著人生感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突出,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期的生活和心境。
界破蘇公十里堤,
雕梁軋水漾虹霓。
杜鵑也戀錢唐景,
不向西陵橋上啼。
鐵馬金戈夢不成,熏爐茗碗寄余情。
蘇黃以外無其匹,梁益之間老此生。
擊賊未忘垂釣日,臨終如唱渡河聲。
長吟直與精靈接,千億梅花坐月明。
小邦人物大邦同,萬屋鱗鱗氣郁蔥。
誰挈神峰離海底,幻將廛市納壺中。
垂簾擬學山陰畫,飛舄難乘葉縣風。
舉首穹旻才一尺,敢憑正直謝天公。
文軒梧竹倍凄清,座擁琳瑯爽自生。
高處近天無暑氣,人間此地是蓬瀛。
水涵銀海月為鏡,苔點瑤階石作枰。
草木敷榮魚鳥適,由來物物遂生成。
登樓吟望久,欄朽嘆無依!
天地來秋色,河山吊夕暉。
樵歌空谷答,牧笛小村歸。
不盡悲愁意,令人仰采薇。
木落西風急,江南天地秋。登樓送征雁,飛夢到升州。
亂后家仍在,年豐食易謀。親朋喜重見,難黍各遮留。
白鷺洲前月,蒼涼蘆荻花。居人狎蛟蜃,小市富魚蝦。
埋蘚無遺鏃,橫流有斷槎。猶談番舶宴,紅燭沸箏琶。
殷殷江聲咽,荒荒海氣蒸。戍樓倚寒笛,水驛見疏鐙。
風聚帆如葉,波搖月有棱。蜒山鐘又動,清課羨殘僧。
天市星垣側,臣家有敝廬。卅年依禁樹,幾日別幽居。
飄泊憐秋燕,平安望鯉魚。得歸今歲晚,松菊問何如。
矯首南荒欲盡頭,
影浮拳石小琉球。
天回地轉渺無際,
萬水朝宗亙古流。
潤州西望大江通,正憶金焦似畫中。
城郭曉連瓜步雨,帆檣春滿海門風。
何年地坼分吳會,終古湖平見禹功。
近說東南多戰壘,車書回首幾時同。
故人驀直返長安,
萬水千山側帽看。
昨夜故園深積雪,
右軍書札戒凝寒。
未聞宮里景陽鐘,已啟妝臺寫翠濃。
自愛紅顏非白發,還看帶馬復縈龍。
望蟾靜對空懸相,化鵲偕謀莫致邛。
閒貼花黃添素額,寒梅數點報開冬。
海嶠煙霞滿,登臨愛積陰。綠苔穿嶺滑,黃葉綴巖深。宛宛鹿麋徑,泠泠泉澗音。高人或住此,精舍杳難尋。
寺古猶存佛,山深少見僧。遲徊意不極,去住感偏增。樹隱青林店,龕明白石燈。峭峰吾欲上,未有鶴堪乘。
原上西風馬力生,折膠時候正凄清。功名未立頭空白,卻憶金徽萬里行。
亭皋危葉乍經霜,過盡驚鴻落吹長。閑上層樓待初月,方壺殘漏下三商。
螢光照水星星度,雁陣橫空字字移。何處佳人惜團扇,玉階煙葉動輕飔。
苑樹殘蟬送遠愁,懶將衰鬢照清流。歸來自掃東園葉,學灌寒蔬備晚秋。
水榭涼生暑氣銷,疏螢點點漏迢迢。明河案戶蒼龍轉,只有匏瓜綴碧霄。
沉沉池閣乍涼天,坐愛蓮薰夜不眠。卻憶北門曾候對,半簾斜月玉堂前。
相府新秋宴席開,西湖珠履踐蒼苔。白頭舊吏方奔走,不得抽毫逐上才。
遙思漢闕雨新晴,天際微云夕吹生。沆瀣氣涼仙掌迥,滿盤宵露結珠英。
河漢西傾火漸流,露華微冷透輕裘。何當弄鳳隨驚吹,直上層城十二樓。
彤管少文堪約史,霜戈無藝可防邊。孟諸蒼莽平臺遠,坐對秋光又一年。
無論晴及雨,歲歲到寒原。
下馬陵如故,書麟筆不存。
心燈長在世,諫笏尚傳孫。
毫發皆翁賜,難忘罔極恩。
水邊移得竹邊栽,
樹小條新花未開。
綠葉參差須細看,
尚疑低處有青梅。
圖畫天開,春風剪裁。
爛銀庭院,白玉樓臺。
將謂乳峰貧徹骨,敵君王富自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