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顏復赴闕
簞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不見失官愁戚戚,但聞高臥起徐徐。
居中舊厭軍容講,補外仍遭城旦書。
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簞瓢未改安貧性,鳧繹猶傳直道余。
不見失官愁戚戚,但聞高臥起徐徐。
居中舊厭軍容講,補外仍遭城旦書。
此去將身置何許,秋風未免憶鱸魚。
顏復依舊保持著安貧樂道的品性,就像古代鳧繹之地仍流傳著正直之道的遺風。沒見他因丟官而憂愁悲戚,只聽說他悠然閑適地高臥緩起。他在朝中時就厭煩講論軍容之事,外放任職又遭遇處罰文書。此次他前往京城,不知將置身何處,秋風起時恐怕會思念家鄉的鱸魚美味。
簞瓢:出自《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指安貧樂道的生活。
鳧繹:春秋時邾國的兩個城邑,這里借指顏復家鄉。
直道:正直之道。
高臥:悠閑地躺著,指隱居或閑適的生活。
居中:在朝中任職。
軍容講:講論軍容之事。
補外:京官外調。
城旦書:指處罰文書。
憶鱸魚:用張翰見秋風起而思念家鄉鱸魚膾的典故,表達思鄉之情。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顏復在仕途上有起伏,可能是在他被召回京城時,作者寫詩相送。當時社會政治環境復雜,官員的仕途常受各種因素影響。作者與顏復交好,對他的品性和遭遇有所了解,故而寫下此詩表達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顏復赴京,突出了顏復安貧樂道、正直豁達的品質,也提及他仕途不順。在文學上,以質樸語言展現人物形象和情感,體現了送別詩的特點。
過雁曾無影可留,不妨寒水向東流。千峰一夜撐空立,舊事驚翻盡底休。
春山愁對修眉綠。春衫誰為裁冰縠。日暮倚闌干。不禁煙霧寒。湖邊歸去路。猶記傳觴處。往事等空花。客心驚歲華。
朝朝一味豆,灼灼滿園萱。無限春暉思,何堪對酒尊。
灝氣翻衣露滿懷,人言天上我驚猜。近從月里種花去,遙見鼎湖飛葉來。使我加餐有黃獨,為人題榜是青苔。杖頭化作光明燭,愿逐東皇下九垓。
塞北逢春不見花,江南倦客苦思家。千尋石戴孤峰驛,一望云橫萬里沙。去路多嫌蔥嶺礙,歸途半受雪山遮。張騫往往游西域,未許胡僧進佛牙。
廢堞荒涼水色幽,昔人曾此夜傳籌。西風不見龍鸞過,斜日空馀鹿豕游。行旅似聞吹曉角,直更誰復抱寒裯。興亡總逐浮塵散,輸卻青山一醉侯。
相去一萬里,相思堪倚樓。漢宮臨薄莫,羌笛怨高秋。
鏡里霜毛已上顛,五千言以退為先。到家訪舊俱為鬼,有地投閑即是仙。夜雨滿樽儀狄酒,春風小幅薛濤箋。謝家諸婢猶前日,八翼無煩更夢天。
陟彼南山采。
五云深處擁蓬萊,樹色蒼涼映水開。何處書聲映林樾,卻教仙侶過橋來。
靈蟻穿珠,嬌鶯織柳,文心宛轉堪擬。珊網千絲,瑤琴百衲,供與俊懷閑寄。香生九竅,算占盡,侯鯖珍味。機字拋殘鳳素,瑛盤亂堆鮫淚。無多麗情筆底。感滄桑、夢華空委。認取劫波沉墨,只今何世。賴有酣紅冶翠。尚解伴、禪天佛香細。蕃錦妝成,詞魂喚起。
飄搖莖影渺。訄書名逸,太玄思杳。師友平生,魂夢寢門長繞。曾記汝南豪語,只枚叔、紛披古抱。卻還道。當年文賦,江東獨妙。老來亂后相逢,任歌樂殘山,上清斜照。鍵戶高談,依舊俊游年少。擪笛聽歌幾處,莫算是、龜年重到。知己少。天涯酒襟詩料。
顛張妙跡古藤蘿,我欲臨之墨枉磨。斷石每憐脩褉帖,飄風深愧謫仙歌。數行障墨渾如蚓,萬紙堆床豈直鵝。自笑平生真蹇拙,天孫何日付金梭。
嬴秦日肆虎狼威,約趙西來會澠池。相如登壇奮怒發,呵叱秦王如豎兒。一時詐力相傾軋,睦鄰修好非所宜。夾谷之會何委蛇,汶陽侵田卒見歸。長平禍胎從此結,區區擊缶亦徒為。會盟有臺今寂寞,夕陽蔓草封殘碑。
山不語,海無濤。銀蟾隱隱夜云高。云高誰復傳雙鯉,夢穩猶堪踏六橋。天杳鵠,壑藏蛟。江南秋雨擬飄瀟。黃塵立地三千尺,獨憑心潮漲一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