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教授武仲濟南四詠 鵲山亭
筑臺臨水巧安排,萬象軒昂發瘞埋。
南嶺崩騰來不盡,北山斷續意尤佳。
平時戰伐皆荒草,永日登臨慰病懷。
更欲留詩題素壁,坐中誰與少陵偕。
筑臺臨水巧安排,萬象軒昂發瘞埋。
南嶺崩騰來不盡,北山斷續意尤佳。
平時戰伐皆荒草,永日登臨慰病懷。
更欲留詩題素壁,坐中誰與少陵偕。
臨水精心修筑了鵲山亭,眾多美景從被掩埋之處展現出來。南邊的山嶺如奔騰之勢連綿不絕,北邊的山巒斷斷續續景致更佳。往昔的戰爭遺跡如今都已長滿荒草,整日登臨此亭可慰藉我這病體的愁懷。我更想留詩題寫在白色的墻壁上,在座的誰能與詩圣杜甫相比呢。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這里形容景色壯觀。
瘞埋:掩埋。
崩騰:奔騰。
永日:整天。
少陵:指杜甫,杜甫曾自稱少陵野老。
此詩是作者和孔武仲關于濟南的唱和之作。當時詩人可能身處濟南,在游覽鵲山亭時有感而發。或許詩人身體抱恙,在登臨亭臺時,看到山川美景和歷史遺跡,結合自身心境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鵲山亭周邊的壯麗景色,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病中的情懷。其特點是寫景氣勢磅礴,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展現了作者的詩歌才華和對自然與歷史的深刻感悟。
將老從君得所圖,交情及我歲寒余。
適聞蔣詡開三逕,且喜揚雄就一區。
盡取風煙多種竹,雅為窗室便看書。
無錢可買墻西地,決眥云峰正起予。
平昔志升車,年來但芒屨。
前旬返城邑,宵旦未逾數。
及茲復入山,始覺離亂苦。
行行望遠峰,山村猶幾許。
風清初戒寒,云垂欲收雨。
羸馬尚嘶林,吾行已遵渚。
茂樹曩堪攀,澄潭今可俯。
秋意滿山川,微煙澹村塢。
經過竹籬側,倦極欣一語。
三鐘應昔志,一室固堪處。
去留非本心,偶地因為主。
野屋盡茅茨,山田多瘠鹵。
菽粟工療饑,薯蕷行堪煮。
一水可乘流,從公公莫御。
高情接巾屨,雅志在丘壑。
林疏見鳥下,池靜聞魚躍。
歲月已屢改,風煙只如昨。
我知造物心,遺子良不薄。
畏途有豺虎,駭浪有鮫鱷。
何如遠憂患,共此吟嘯樂。
利成山百丈,直下獨孤城。
事往歲月積,長江依舊清。
昔人經過地,我輩復此行。
但見竹樹稠,石崖如削成。
喬木晚未凋,青青發余榮。
天寒遠峰澹,日晏長川明。
時危懷古意,歲暮羈旅情。
一室寄絕岸,全家托柴荊。
晨炊飯脫粟,似此田澗氓。
群盜正猖獗,深居且偷生。
反念故園日,默默何由平。
天監我宋,受命以人。咋為亂階,以啟圣人。皇帝嗣位,其仁如春。萬邦欣載,共惟帝臣。垂衣高拱,惟務儉勤。恤民不怠,懋穡勸分。卑宮勿飾,服御無文。膳食取具,不羞庶珍。內官弗備,簡御嬙嬪。抑損戚畹,登崇搢紳。吏除苛繞,獄去放分。刑罰不試,號令不頻。旰食宵衣,導率以身。行之期年,天下歸仁。
皇帝躬行,過于堯禹。如天不言,乃帝之所。內資稟命,外須訓撫。不有相賢,孰資察補。天舍其衷,遺之碩輔。實惟舊臣,乃吾肱股。昔以夢求,今以德錯。皇帝曰咨,惟予與汝。我唱而和,無或疑阻。如手如臂,如心如膂。如彼事神,汝為椒糈。如彼琴瑟,相待戞拊。
相臣受命,于帝其訓。敢憚夙宵,以圖淑問。衣不及帶,冠不暇正。內事撫摩,外修好聘。忍尤攘紛,徂惟求定。皇帝之孝,克邁帝舜。相臣佐之,茲惟無競。上感穹昊,下格殊鄰。以暴為恩,易頑以馴。母后既歸,東朝侍御。天下載歡,若饑得哺。
天子躬儉,惟親是豐。未明求衣,朝長樂宮。禮備家人,養以天下。先意承旨,事無違者。天子行孝,天下承風。胥訓胥效,比屋可封。乃建中宮,以母四海。詩首關雎,易稱中饋。天子之尊,亦資內助。上奉慈顏,下式寰宇。事親底豫,化民致和。始于壸閾,邦國是訛。
太學肇建,四方是極。增博士員,導以經術。有來英髦,充牣上京。三年大比,以考其成。異時之用,維公維卿。石渠廣內,圖書之淵。羽陵之蠧,斷簡之編。是息是游,英俊在焉。逸群之彥,比跡卿云。懷材待問,發聞揚芬。馳騁古今,上下典墳。
考正律度,是為景鐘。導和殖財,國用以豐。不窕不槬,咸中典刑。有渙其章,上公是銘。茲器惟則,允為國經。德爵之亞,莫尚惟齒。班序顛毛,以為民紀。鄉飲既行,郡邑是遵。洙泗之風,無復龂龂。
井田既壞,民困劫假。乃正經界,以實多寡。賦入既均,貧富不病。非上恤之,孰拯其命。誕彌之節,式宴示慈。樂不計費,孰敢節之。皇帝曰咨,費財無藝。親降德音,以禁肆侈。天下歡然,稱盛德事。匪帝命之,臣子曷議。著之令甲,付之史官。永永萬年,無或敢干。
人事既洽,惟神是事。于廟于郊,各盡其禮。其郊維何,蕆事圜丘。帝御六龍,冕十二旒。既新宮架,既備禮服。有潔其牲,有溫其玉。合袪天地,侑以祖考。樂奏六變,其音肆好。問誰相祀,實維上公。登降跪起,有肅其容。天地并況,瑞物來下。天子萬年,以有神嘏。
其廟維何,可以觀德。德盛不祧,祀事不忒。祖廟既飭,旅楹有閑。原廟繼作,以游衣冠。若節春秋,皇帝戾止。薦獻有容,祖考咸喜。禮成而退,祗奉不凟。天子萬年,永綏遐福。
天神貴者,莫尊太一。置祠為民,其宮有洫。既倣謬忌,道開八通。皇帝臨饗,威神是崇。天人相際,福祿攸同。
國南千畝,是為帝籍。天子肇祀,以祈黍稷。我黍與與,我稷翼翼。以享以祀,以為民食。福祿綏之,萬世無斁。
乃營吉壤,肇建高禖。何以歆之,帝德不回。瑞乙既至,后率所御。以弗以祈,有秩斯祜。千億之祥,兆于帝武。
天錫皇帝,圣欽不遲。事神保民,以莫不祗。上帝臨之,云何以報。維年屢豐,諸福是効。非維豐之,又布濩之。東西北南,咸錫予之。稼茂于野,粟積于倉。禮義興行,民俗以臧。桴鼓不鳴,獄訟衰息。人有蓋藏,道無捐瘠。
和氣所蒸,化為瑞物。甘露零庭,近在郊邑。有木呈祥,合枝共柢。考傳驗符,遠人不貳。或剖其中,自然成文。太平是告,希代莫聞。豐年屢應,眾瑞應圖。
皇帝謙恭,不以自居。圖回庶事,益慎厥初。君臣相戒,可否吁俞。政過三代,言成典謨。歷選后辟,前載所無。在昔中興,周漢二宣。夏康商宗,漢祖晉元。咸用干戈,配天祀夏。其臣歌頌,或列于雅。方之皇帝,爝火太陽。顧無歌詩,垂世用光。詞臣伏罪,無以塞責。誰其詩之,以佐皇德。
下臣張嵲,過不自揆。日官西掖,待罪文字。敢頌厥美,以贊后功。江漢崧高,不足比隆。
春事有底忙,清和風已扇。
小雨出花竹,微寒生幾硯。
直道毎多違,修門難自厭。
棲遲無與言,袖手看歸燕。
稅駕居鄰古寺中,高堂永日笑言同。
山云濃淡未成雨,溪竹飄蕭先得風。
短髪只從今歲白,衰顏無復少時紅。
君家釀熟能分我,一醉端令萬事空。
敝屣浮云世所難,誰堪走俗抗塵顏。
海鵬已激三千里,天馬終歸十二閑。
醉發杖藜云逐逐,香凝宴寢雨斑斑。
林泉久假皆吾有,何必捐金更買山。
佳節年年好,新春處處宜。
鶯花從自得,蒲柳頓先衰。
事過如驚夢,愁來劇亂絲。
神仙端可學,吾愿問安期。
柳風吹蘭衿,蘚暈識芒履。
尋幽古招提,偶識尊者墓。
斷碣眠蒼云,慈容慘香霧。
孤山豈無詩,未若壁間句。
往歲客閩嶺,滿目皆黃茅。
而今居魏塘,白水漫平皋。
舉頭無所見,惟聞風怒號。
我身如枯枿,雨露自相遼。
又如在寒谷,終歲雪霜驕。
四顧萬物春,凄然不自聊。
復思畢竟空,更使心陶陶。
釀酒嘗苦薄,種花嘗苦雕。
酒乃亂性具,花為眩目妖。
棄置不復近,樹竹延清飚。
況有手植松,雨夜能蕭蕭。
瞑目存黃庭,屏居非慕高。
所愿侶松竹,遲以延松喬。
平生佳處在離騷,怪我年來得此豪。
不信胸中橫太華,試從筆下看驚濤。
門連止水心無競,地接名山眼更高。
要是一時廊廟噐,莫將劉向比王褒。
江漢知名士,石城黃子真。
殷勤能過我,坎??嘆斯人。
此去仍為客,舟行任過春。
無資振游舊,懷抱不能伸。
寒食光輝薄,古原多夕陰。
行經平陵道,感慨一何深。
將軍昔封此,漢史傳至今。
山川宛如舊,事跡嗟已沉。
聚落有人煙,故國無喬林。
尚想英雄氣,千古猶森森。
邊塵久未定,干戈日相尋。
興懷幾內慟,何必鼓鼙音。
干祿謀何拙,求人計又疏。
祝鮀焉用佞,寧武豈真愚。
自乏千箱積,誰令萬卷余。
艾肥蘭蕙瘦,饑饉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