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山四首 靈巖寺
青山何重重,行盡土囊底。
巖高日氣薄,秀色如新洗。
入門塵慮息,盥漱得清泚。
高堂見真人,不覺首自稽。
祖師古禪伯,荊棘昔親啟。
人跡尚蕭條,豺狼夜相觝。
白鶴導清泉,甘芳勝醇醴。
聲鳴青龍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滿畦塍,豈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飲食安四體。
一念但清涼,四方盡兄弟。
何言庇華屋,食苦當如薺。
青山何重重,行盡土囊底。
巖高日氣薄,秀色如新洗。
入門塵慮息,盥漱得清泚。
高堂見真人,不覺首自稽。
祖師古禪伯,荊棘昔親啟。
人跡尚蕭條,豺狼夜相觝。
白鶴導清泉,甘芳勝醇醴。
聲鳴青龍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滿畦塍,豈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飲食安四體。
一念但清涼,四方盡兄弟。
何言庇華屋,食苦當如薺。
青山重重疊疊,一直走到土囊底部。山巖高聳,陽光稀薄,秀麗景色像剛洗過一樣。一進寺門,塵世的思慮就平息了,洗漱后感覺清爽潔凈。在高堂見到神像,不自覺地叩首致敬。祖師是古代的禪僧,昔日親自披荊斬棘開辟此地。當時人跡還很稀少,夜里豺狼還會爭斗。白鶴引導著清泉,泉水甘甜勝過美酒。泉水在青龍口處鳴響,光照在白石臺階上。泉水還能灌滿田埂,豈止能用來洗蔬菜和米。寺里有三百僧人,飲食能讓身體安康。只要心中有一份清涼,四方之人皆為兄弟。何必說要住在華麗房屋中,吃苦也應甘之如飴。
重重:形容山巒重疊。
土囊:山谷。
日氣薄:陽光微弱。
清泚:清澈。
真人:指神像。
稽:叩首。
禪伯:對高僧的尊稱。
觝:爭斗。
醇醴:美酒。
畦塍:田埂。
庇:遮蔽,此處指居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詩人游覽靈巖寺,被寺中的清幽環境和僧人生活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展現出對寧靜修行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描繪了靈巖寺的清幽景色和寺中僧人生活,主旨是表達對超脫塵世生活的追求。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質樸語言展現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上反映了詩人對自然和禪意生活的感悟。
密葉風生夏日長,草龍珠帳晚生涼。主家留客瑯玕簟,何用冰壺出蔗漿。
憶君夜夜看燈花,暗數歸期未到家。兒女團欒生計足,還知邊塞走胡沙。恰回午枕自華胥,忽得周郎一紙書。江上春風能幾日,莫教門外柳蕭疏。
天妃夜剪銀河水,散作江南萬玉花。若向洛陽城里賣,牡丹應不讓姚家。
李花十里縱長圍,漏出桃花片子兒。千丈越羅初水凍,中間一點涴燕脂。
寒雨繁將夕,疏林葉更多。舟人落帆席,漁婦怯風波。山色遠連岸,雁聲低渡河。無家逢歲晚,歸去意如何。
大江橫抱武昌斜,鸚鵡洲前戶萬家。畫舸春眠朝未足,夢為蝴蝶也尋花。
甘雨知時不待求,使君心事與天游。一時潤澤知無價,千里歌謠慶有秋。山色洗青當郡舍,稻花垂白亞田疇。作亭曾見東坡記,名筆如今出品流。
筼筜谷底記曾游,風雨空山夜半秋。有約佳人終不到,天寒翠袖不勝愁。
高上皇人宴紫霄,擷芳常引八騫條。肌膚表里琉璃徹,映照三涂萬苦消。
上界非無事,中天亦有人。一元通大象,萬品不離塵。馭世多龍女,璇璣并斗身。法華開玉樹,心鏡轉金輪。何用求方外,惟須念玉真。
輕舟別浦路迢遙,危石虛亭影動搖。云去好山爭入座,雨來新水欲平橋。多情留客空杯酒,舊事傷心但柳條。今日我來還我去,小山叢桂竟誰招。
京房劉向各稱忠,詔獄當時跡自窮。畢竟論心異恭顯,不妨迷國略相同。
峰頂云擎塔,門前路接城。到山先見寺,近市不聞聲。吊古身逾幻,憑高酒易醒。奇中更奇處,風度縣樓更。
愿保青松姿,為加白石餐。萬事付東流,靜似觀波瀾。耿耿長有懷,素心托飛翰。
城中車馬喧塵土,淮里魚龍戲海潮。米艦吳人朝打鼓,酒樓燕女夜吹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