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毛國鎮趙景仁唱和三首一贈毛一贈趙一自詠 其一
治劇從容緩策銜,鈴軒無事日清談。
隼旟畫戟明千里,紙帳繩床自一庵。
金奏屢陳容客和,玉山不動看賓酣。
我來邂逅逢寬政,忘卻漂流身在南。
治劇從容緩策銜,鈴軒無事日清談。
隼旟畫戟明千里,紙帳繩床自一庵。
金奏屢陳容客和,玉山不動看賓酣。
我來邂逅逢寬政,忘卻漂流身在南。
處理繁重政務從容不迫,如馭馬緩松韁繩。官署清閑,每日盡可清談。帥旗畫戟光彩照亮千里,我獨居紙帳繩床的庵室。多次演奏音樂,容讓客人應和,主人穩如玉山看著賓客酣醉。我偶然相遇這寬厚之政,忘卻了自己漂泊在南方。
治劇:處理繁重的政務。緩策銜:放松韁繩,比喻從容治理。
鈴軒:指官署。
隼旟(sǔn yú):畫有隼鳥的旗幟,古代州郡長官所用的儀仗。畫戟:有彩畫的戟,古代作為儀仗。
紙帳繩床:紙做的帳子,繩子編的床,形容生活簡樸。
金奏:指鐘、镈等金屬樂器演奏的音樂。
玉山:形容人儀容美好,這里指主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南方漂泊時,遇到當地官員毛國鎮從容治理政務、實行寬政,與友人唱和時寫下此詩,表達對當地治理情況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當地官員治理有方、寬政愛民。其特點是將政務場景與生活場景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治理和詩人心境。
山寺偏宜夏,游塵不染苔。
煙光收迥野,江影上層臺。
竹筍侵崖出,藤花借樹開。
幽禽如解意,飛去又飛來。
西風下黃葉,客里上新愁。
許我聯舟渡,從君借箸籌。
坐縻三月久,寬作兩旬留。
聚散一場夢,邯鄲鼻息齁。
猗歟觀石橋,境物皆天趣。
山高礙鳥飛,瀑響驚龍睡。
真流半千尊,只在云中住。
驗盡世間人,到此煎茶去。
曇猷昔何為,苦苦欲相遇。
餠峰忽面墻,石上穿雙淚。
他年許重來,老卻青松樹。
身外即江山,流行坎止間。
煙波垂釣直,天地一舟閑。
到岸賣魚去,無錢得酒還。
不知塵世換,幾度月彎彎。
又送春歸去,幽居轉寂寥。
林花皆落盡,鬢雪不曾消。
明日無三月,愁吟過一宵。
更添簷外雨,點點在芭蕉。
澹薄輕云橫素秋,緩行籬落菊香浮。
我今已是溝中斷,君去還同水上鷗。
鐘磬僧敲煙際寺,管弦人在夕陽樓。
一江風月渾依舊,六代英雄畫得不。
苦思南叔凱,相別已多年。
生與慈云近,燈從智者傳。
憐渠如我癖,忤俗是詩篇。
橋畔青松老,期來看瀑泉。
天臺山壓眾峰高,極勝窮幽是石橋。
在昔一詩留翠壁,至今萬壑響青霄。
淮南草木皆霑潤,塞北煙塵即便銷。
將相功名古來有,可曾江上問漁樵。
臘天三四日,曾到錦峰來。
世上無知己,松根坐古苔。
茶煙凝戶曉,風雪打舡回。
卻憶星辰履,如今安在哉。
浮嵐空翠濕衣襟,合磵流泉奏玉琴。
古殿薌寒起僧定,莫樓煙重咽鐘音。
隨風螢火光明滅,得雨芭蕉語淺深。
猛省南來二千里,不應翻作兔投林。
是中空洞任天游,去住飄然百不憂。
黃獨有苗師懶瓚,碧云無語繼湯休。
才名如此分千里,道術相忘混九流。
寄得詩來乘月看,滿身風露一庭秋。
孤嶼秋風寺,三過夫子家。
古心堅鐵石,軟語帶煙霞。
別嶺棲雙徑,逢人問永嘉。
重看送行句,殞淚墨欹斜。
橘洲骨冷不容呼,正始遺音掃地無。
一代風流今北磵,十年妙語得西湖。
人皆去獻遼東豕,我亦來觀屋上烏。
春盡閉門無恙不,楊花飛作雪模糊。
嬌紅膩紫炫晴芳,好本傳來自洛陽。
譜上有方曾換骨,花中無比合稱王。
道妝宜貯黃金屋,素艷堪居白玉堂。
羅幕重重護風日,幾家歌管惜春光。
江山高處據胡床,豪氣如虹貫野塘。
且去已知元亮醉,興來非是次公狂。
滿天風雨供吟眺,一幅瀟湘不卷藏。
聽得雞鳴還待旦,莼羹雖美在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