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壬子八月于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 將出洛城過廣愛寺見三學演師引觀楊惠之塑寶山朱瑤畫文殊普賢為賦三首 其三
壁毀丹青在,移來殿廡深。
賦形驚變態,觀佛覺無心。
旌旆翻空色,笙竽含妙音。
風流出吳樣,遺法到如今。
壁毀丹青在,移來殿廡深。
賦形驚變態,觀佛覺無心。
旌旆翻空色,笙竽含妙音。
風流出吳樣,遺法到如今。
墻壁毀壞了但壁畫色彩仍在,被移到了殿廊深處。塑造的形象讓人驚嘆其變化形態,觀看佛像讓人感覺內心平靜。旗幟在空中翻動似有色彩,笙竽仿佛蘊含著美妙的聲音。這種風雅出自吳道子的風格,遺留的技法流傳到如今。
丹青:指繪畫,這里指壁畫。
殿廡:殿宇的廊屋。
賦形:塑造形象。
旌旆:旗幟。
吳樣:指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繪畫風格。
熙寧壬子年(1072 年)八月,詩人在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返程路過嵩少之間到許昌,途中經過廣愛寺,看到楊惠之的塑像和朱瑤的繪畫后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文化藝術較為繁榮,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有一定發展。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楊惠之與朱瑤的藝術作品。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藝術作品細致描寫展現其魅力。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對藝術的關注和欣賞。
綺幔碧油航,士女炫新妝。拾翠青山側,采芳綠水傍。
文章得印天嘗靳,家世傳燈古亦疏。幸甚遷能紬石室,惜哉昶亦誤銀車。君今自是人龍子,名復高橫薦鶚書。讀飽鄴侯三萬軸,放高通德舊門閭。著身書帶草堂中,得與郎君硯席同。能學鳴蟬宜賦好,不求野鶩自書工。壯懷直擬聯龍虎,別恨休驚背燕鴻。他日東山香宇宙,格齋方不負誠翁。
午夜凄清吊鶴音,山橋江檻想經臨。芙蓉雖好看寧足,鶗鴂先鳴怨已深。有客曾過虛白室,于君難見彼蒼心。東風不減元公趣,滿地仍開紫玉簪。
愁絕蒼龍嶺,苔青萬古銅。?深憑綆汲,棧絕賴枝通。洞隔寒溪雪,僧歸石璺風。半卷輕四岳,一笑傲三公。
芳草碧茸茸。染恨無窮。一春心事雨聲中。窄索宮羅寒尚峭,閑倚熏籠。猶記粉闌東。同醉香叢。金鞍何處驟驊驄。裊裊綠窗殘夢斷,紅杏東風。
雙花連袂近香猊。歌隨鏤板齊。分明珠索漱煙溪。凝云定不飛。唇破點,齒編犀。春鶯莫亂啼。陽關更在碧峰西。相看翠黛低。
信誓愿偕老,綺筵當夕張。蕙心美無度,蘭燈明洞房。柔情方日洽,健翮俄風翔。金門邈霄漢,玉音限河梁。憂來拊齊瑟,偪側中自傷。人生有離合,世事安可常。妍華化枯槁,會見熙春陽。
群峰中斷出厓門,曠莽當年托至尊。一自翠華游粵嶠,遂令王氣失中原。蠻煙尚帶千秋恨,杜宇長銜萬代冤。白骨蒼苔世共遠,江間何地可招魂。
江疇四顧總如焚,一夜甘霖遂解紛。活水我猶堪飽飯,松厓天況與斯文。鼕鼕社鼓堪酬雨,攘攘秋田辦割云。酒米許同三百斛,也招令叔共醺醺。
草室無馀蘊,君歸幸念之。暮云蘭葉架,疏雨藕花池。義寂文心薄,珠明智眼移。毋為逐卑論,白社訂幽期。
三頌君詩罷,恍然聞九歌。飄風山鬼下,落木洞庭波。滿目綺霞散,拂窗微雨過。汨羅思一吊,怎奈載愁多。
蠟淚滴殘鳳燭,爐香熏上貂裘。重簾放下月垂鉤。衾寒知雪意,酒暖覺春愁。紫氣曈曚日曉,翠華蔥茜煙浮。西山晴霽一登樓。琉璃裝世界,金粉飾神州。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弄業識團,無本可據。毀于佛,謗于法,不入眾數,分明有眼難緇素。
東風開萬堞,身坐百花間。大邑人希暇,平心政自閑。寢興承白發,廳事對青山。并報君親重,恩酬鬢未斑。
入座清談玉屑霏,績溪門第播芳徽。淡庵有疏榮青史,安定無官顯白衣。祖德如君堪繼武,神交愧我未知幾。乍來今雨歡懷洽,觴詠流連逸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