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 秦穆公墓
泉上秦伯墳,下埋三良士。
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
當年不幸見迫脅,詩人尚記臨穴惴。
豈如田橫海中客,中原皆漢無報所。
秦國吞西周,康公穆公子。
盡力事康公,穆公不為負。
豈必殺身從之游,夫子乃以侯嬴所為疑三子。
王澤既未竭,君子不為詭。
三良狥秦穆,要自不得已。
泉上秦伯墳,下埋三良士。
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
當年不幸見迫脅,詩人尚記臨穴惴。
豈如田橫海中客,中原皆漢無報所。
秦國吞西周,康公穆公子。
盡力事康公,穆公不為負。
豈必殺身從之游,夫子乃以侯嬴所為疑三子。
王澤既未竭,君子不為詭。
三良狥秦穆,要自不得已。
泉水之上是秦穆公的墳墓,下面埋葬著三位良士。這三位良士是百里挑一的杰出人物,怎會做無意義的犧牲。當年他們不幸被脅迫,詩人還記載下他們臨墓穴時的恐懼。哪像田橫那些在海中的門客,中原都成了漢朝的天下而無處報仇。秦國吞并了西周,康公是秦穆公的兒子。他們盡力侍奉康公,穆公也沒有辜負他們。難道非要以死追隨穆公,有人竟用侯嬴的行為來懷疑這三位賢士。君王的恩澤還未枯竭,君子不會做違背道義的事。三良為秦穆公殉葬,大概是不得已。
秦伯:指秦穆公。
三良士:指奄息、仲行、針虎,三人都是秦國的賢臣,隨秦穆公殉葬。
百夫特:百里挑一的杰出人物。
迫脅:脅迫。
臨穴惴:指三良臨殉葬墓穴時的恐懼。
田橫海中客:田橫是秦末起義首領,漢朝建立后,他率五百門客逃到海島,后因不愿向漢朝稱臣而自殺,門客也全部自殺。
康公:秦穆公之子。
侯嬴:戰國時魏國人,為信陵君出謀劃策,最后自殺以報信陵君。
王澤:君王的恩澤。
詭:違背道義。
狥:同“殉”。
此詩是作者和蘇軾《鳳翔八觀八首》之作。秦穆公去世時,三良士殉葬,這一事件在歷史上引發諸多討論。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三良士殉葬一事的看法。
這首詩圍繞秦穆公時三良士殉葬之事展開,作者對三良士的行為進行了分析和評判,認為他們是不得已而殉葬。詩中體現了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在文學上以質樸的語言和理性的議論展現出獨特風格。
吏書怕免楫,高士許相過。董思天人析,馬材紀傳多。詩題同點筆,醉后各狂歌。客退無馀事,呼童種綠莎。
地坼長虹渚,天開冷玉峰。穆素融向日,羅卜暗朝宗。一水今如席,三軍昔若龍。鑿冰千萬仞,懸度正嚴冬。
七月穹旻大火流,元精信宿降伊周。公師一品儀型重,將相三朝德業優。桑梓鄉邦兼鎮撫,苴茅封國正居留。人間盛事仍難老,富貴功名未白頭。
野景年年在,山人日日閑。過橋看活水,不是愛潺湲。
一路瑯玕綠到山,敢將千戶較人間?此君頗亦傷蕪穢,及取新萌莫等閒。
木蘭花,玉溪悟后,的的假中不二。秋思耗,悲來笑矣。露滴幻香愁蕊。漢國山河,秦關明月,楚客回風意。咽競氣。千載纏綿,鬼帶殤戈,莫近汨羅宵濟。夜向晨,斗杓酹地,星霣吠流離碎。如此江山,適來夫子,郁?鐘山翠。問歸人歸未,不是漆園早計。大明王,西飛孔雀,覆遍光明金翅。一念千年,十身九界,云海搴衣至。任蟪蛄朝菌,斗諍黃帝歲,此心不去,也非來薏,妙蓮華里。
僧房分半榻,坐我白云間。暫脫浮生累,聊娛此日閒。露松垂砌濕,霜蘚綴墻斑。為謝良朋引,從茲得往還。
交無洛蜀本和衷,雅量分明司馬同。常以文章推后輩,久將政事托群公。委蛇晏退裘應敝,狼藉髡留盞莫空。出處古來云變化,芳馨誰播史書中?
劈箭風帆下,春江不盡流。客來登快閣,天際識歸舟。裂眥明千里,觀身等一漚。斜陽疏木外,五兩不遲留。
自得江山性,從渠白發長。室虛凝月色,波定見天光。杖屨逢人少,茅茨與世忘。床頭書卷在,簡點到歸藏。
細雨荒荒白下城,茅堂深隱稱高情。清晨讀罷淮陰傳,坐看門前江水生。
主家門第盡,僧寺樹林荒。色相真成幻,豪華未可常。法輪回現滅,劫火變炎涼。卻笑浮生眾,猶因佛老忙。
庭閑便坐臥,袒裼獲如如。出郭車為枕,回衙頭任梳。發皤真覺老,骨勁漫長吁。三考千馀日,低腰未擬除。
興來信步過東陂,最愛村東物象奇。藤杖穿云秋望處,葛衣沾露夜歸時。殘聲凄斷蟬移樹,孤影荒寒鵲繞枝。自揣今年還得飽,一川新稻已離離。飽食無營過暮年,筇枝到處一蕭然。清秋欲近露沾草,新月未高星滿天。遠火微茫沽酒市,叢蒲窸窣釣魚船。哦詩每恨工夫少,又廢西窗半夜眠。
笳鼓齊喧泛御津,何妨同欲樂茲辰。中三節物初過五,八十春光未破旬。紅旆厭風收電腳,綠波傷棹散魚鱗。欲知治世升平象,請看熙熙兩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