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文殊普賢
誰人畫此二菩薩,趺坐花心乘象狻。
弟子先后執盂缶,老僧槎牙森比肩。
山林修道幾世劫,顏貌偉麗如開蓮。
重崖宛轉帶林樹,野水荒蕩浮云天。
峨眉高處不可上,下有絕澗錮九泉。
朝陽未出白霧起,有光升天如月圓。
靈仙居中粗可識,有類白兔依清躔。
游人禮拜千萬萬,迤邐漸遠如飛煙。
五臺不到想亦爾,今之畫圖誰所傳。
吾兄子瞻苦好異,敗繒破紙收明鮮。
自從西行止得此,試與記錄代一觀。
誰人畫此二菩薩,趺坐花心乘象狻。
弟子先后執盂缶,老僧槎牙森比肩。
山林修道幾世劫,顏貌偉麗如開蓮。
重崖宛轉帶林樹,野水荒蕩浮云天。
峨眉高處不可上,下有絕澗錮九泉。
朝陽未出白霧起,有光升天如月圓。
靈仙居中粗可識,有類白兔依清躔。
游人禮拜千萬萬,迤邐漸遠如飛煙。
五臺不到想亦爾,今之畫圖誰所傳。
吾兄子瞻苦好異,敗繒破紙收明鮮。
自從西行止得此,試與記錄代一觀。
是誰畫出了這兩位菩薩,他們趺坐在花心之上,分別乘著大象和狻猊。弟子們前后有序地拿著盂和缶,老和尚們須發蓬亂,并肩而立。他們在山林中修道歷經了多少世劫,容貌壯美如同盛開的蓮花。重重山崖曲折蜿蜒,環繞著樹林,野外的水流荒曠,與浮云連天。峨眉山頂高不可攀,下面有幽深的山澗仿佛禁錮著九泉。朝陽還未升起,白霧就已彌漫,有光芒升上天空如同圓月。靈仙居住在其中大致可以辨認,好似白兔依傍著清澈的軌道。游人們紛紛前來禮拜,隊伍連綿不斷,漸漸遠去如同飛煙。沒到過五臺山想來也是如此,如今這幅畫圖不知是誰流傳下來的。我的兄長子瞻特別喜歡奇異之物,收集那些破舊的繒紙畫作。自從西行只得到了這幅畫,我試著記錄下來權當一看。
趺坐: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雙足交疊而坐。
象狻:大象和狻猊(傳說中的一種猛獸),這里指菩薩的坐騎。
盂缶:盛物的器具。
槎牙:形容須發蓬亂的樣子。
幾世劫:佛教用語,指很長的時間。
絕澗:幽深的山澗。
錮九泉:好像禁錮著九泉,形容山澗很深。
清躔:清澈的軌道,這里可能指月亮運行的軌跡。
迤邐:連續不斷的樣子。
敗繒破紙:破舊的繒紙,指畫作的載體。
明鮮:鮮明,這里指畫作色彩鮮明。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蘇軾、蘇轍兄弟均對佛道文化有濃厚興趣,蘇軾喜歡收集奇異的畫作。蘇轍可能是看到兄長從西行途中帶回的這幅《畫文殊普賢》,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佛教文化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文人對佛道題材的藝術作品較為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描述《畫文殊普賢》的內容,展現佛道修行的神秘莊嚴。其特點是描寫細致,生動再現畫面。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佛道文化及藝術作品的喜愛和關注。
揚舲萬里,笑當年底事,中分南北。須信平生無夢到,卻向而今游歷。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野人驚問,泛槎何處狂客。迎面落葉蕭蕭,水流沙共遠,都無行跡。衰草凄迷秋更綠,惟有閑鷗獨立。浪挾天浮,山邀云去,銀浦橫空碧。扣舷歌斷,海蟾飛上孤白。
山河無恙銷兵氣,霖雨同功澤九垓。不是和羹勞素手,哪知香國有奇才。
神明臺些茂陵鬼,六宮火滅劉郎死。芙蓉仙掌擎高秋,雄雷掣碎銅蛟髓。魏宮移盤天日昏,車聲轔轔繞漢門。鐵肝苦淚滴鉛水,石馬尚載西風魂。青天為客驚曉別,天籟啼聲地維裂。銅臺又折當涂高,夜夜相思渭城月。
神之至止,熙壇為春。神之將歸,旂服振振。欻兮回飆,窅兮旋云。祐于東方,永施厥仁。
秋日同文館,興賢道與光。雄奇思汝潁,浮巧笑齊梁。綠醑傾蛆甕,青燈拆米囊。雅談揮玉麈,未厭漏聲長。
高眠不喜出門前,偶出多因俗事牽。一笑今朝羞失腳,固知終是不如眠。
辛苦微根北海移,春深無地插新枝。何緣庭下依高密,為愛詩中有義熙。托命孤芳能幾許,招魂終古與為期。使君不惜階盈尺,儻待秋來一展眉。
春風方袞袞,春雨亦疏疏。江南二三月,好花無處無。看花不知疲,飲酒須百壺。明朝酒重載,紅雨落紛敷。
一枝涼玉敧路塵。下瑤臺、疑是夢云。怕趁取、西風去,被何人、拈住皺裙。溫柔只在秋波里,這些兒、真個動心。再同飲、花前酒,莫都忘、今夜夜深。
曉風殘雪斗娉婷,萼綠仙姬竟體馨。底事靈均渾不省,只將蘭芷入騷經。
秋日同文館,掄才又一回。楩楠輸海徼,金玉振巖隈。富贍看先達,清新畏后來。百朋行可錫,所樂在多才。
紅紅白白好花枝,盡被山僧折取歸。祇有野薇顏色淺,也來鉤惹道人衣。
肇茲東土,含潤無疆。維時發春,嘉薦令芳。祭用薶沈,順性含藏。不涸不童,誕降祺祥。
我生嗜檳榔,日用論斤夥。了無羊踏園,空用敵飯顆。柳州昔禦魅,持以克憂癉。壅積雖破決,正氣傷亦頗。萬味舌所甘,肉食觀頤朵。獨此風調殊,龂龂與齒可。戇猛饒嫵媚,堅磨勵坎坷。酒罷宜解酲,倦馀還起惰。造次代茶煎,坰炯長夜坐。疏通?筍腸,出言如炙輠。洗滌助冥搜,字字必貼妥。諸弟各異嗜,汝嗜乃近我。年來患臆膈,方寸郁嵯峨。食少仍導之,腸胃日舂簸。遠道肯相貽,累累啟包裹。燕制甲寰中,密理瘦而橢。京華故人面,相見一笑瑳。醰醰萬歡空,拾墜此么么。前年遁兵間,日憂不舉火。須索如穆之,眾口嘲喧?。寒士有食籍,安排及瑣瑣。檳嗜如未盡,殘年券腹果。
灼灼樹上花,枝枝可攀折。折以贈所思,亦復自怡悅。今日顏色好,明日風光別。年年送清明,一樹東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