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陪陜守成伯閣老過魏清逸草堂詩以志之
何處登臨散鬰陶,草堂依約在東郊。
籠中凡鳥迎新網,天外冥鴻委舊巢。
山色蘢蔥??彩旆,田歌嘔軋雜鳴鐃。
青編雖有知音絕,可是無人學解嘲。
何處登臨散鬰陶,草堂依約在東郊。
籠中凡鳥迎新網,天外冥鴻委舊巢。
山色蘢蔥??彩旆,田歌嘔軋雜鳴鐃。
青編雖有知音絕,可是無人學解嘲。
去哪里登高望遠來排解心中的煩悶呢?那座草堂大概在東郊。籠中的凡鳥正面臨新的羅網,天外的鴻雁已舍棄舊巢。山色蔥蘢輝映著彩色的旗幟,田野里的歌聲和鳴鐃聲交織在一起。雖然青史上有知音的記載,但如今難道真的沒人能像揚雄那樣寫《解嘲》來自我寬慰嗎?
鬰陶(yù táo):煩悶。
依約:大概,仿佛。
凡鳥:比喻平庸的人。
冥鴻:指高飛的鴻雁,比喻志向高遠之人。委:舍棄。
蘢蔥(lóng cōng):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huī):同“輝”,輝映。彩旆(pèi):彩色的旗幟。
嘔軋(ǒu yà):象聲詞,形容歌聲或樂聲。鳴鐃(náo):敲擊鐃發出的聲音,鐃是一種古樂器。
青編:指史籍。
解嘲:西漢揚雄曾作《解嘲》以自寬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詩人可能在陜地陪陜守成伯閣老出游,在秋日的氛圍中,看到東郊的景象,聯想到人生境遇和知音問題,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秋日出游的所見所感,抒發內心煩悶和知音難覓的感慨。詩中通過意象對比和場景描繪,展現出詩人對不同人生選擇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也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閒書拋倦倚瓊窗。霧茫茫。隱紅墻。誰按蘆笙,依約弄新腔。凜凜寒潮拈凍韻,敲閣戶,浸羅裳。年年故土似他鄉。客心長。鎮彷徨。鸞鏡瑤箋,相對惜殘妝。暗悔當初迷蝶夢,情漫費,怕思量。
東風裊裊月流光,一種仙姿出眾芳。幾度曉寒霜有暈,只疑青女為添妝。
人似當風燭。誰肯心回顧。目下恩情緊絆牽,豈覺于身苦。幸有修仙路。散散閑閑做。到處逍遙任自由,功滿蓬瀛住。
外貌猖狂內樂真,醉來誰主復誰賓。等閒不是攢眉社,自有壺天一樣春。
學彎新月兩分明,春靄連山淡欲盈。入室纖蛾曾見嫉,隔墻橫翠重關情。王書不至雙規損,黛色初勻八字輕。宛度清揚桃扇底,怕教心捧更傾城。
趙侯別我何所適,華發遠為淮甸客。鎮日相逢只獨醒,主人笑君太拘迫。簿書集案山嵯峨,一入官曹事即多。駒隙韶光最堪惜,眼看春樹葉婆娑。
白玉搔頭壓鬢垂,困人天氣覺來遲。簾前一任楊花過,愛惜春纖不畫眉。
日逐違心事,方知作吏難。詩情移案牘,爽氣礙衣冠。疏闊還疑傲,矜持且近酸。君能堪此否,好語漫相寬。
荷花含笑調薰風。兩情著意尤濃。水精欄檻四玲瓏。照見妝容。醉里偷開盞面,曉來暗坼香風。不知何事苦匆匆。飄落殘紅。
勍敵雙崖立洞門,石棱斜斗浪聲喧。屋前松長山人去,堂上藤垂石佛存。西望鄉關通鳥道,舊題歲月滿苔痕。重來又迫干戈苦,空憶桃花遍水源。
漠漠江天吳楚分,幾重樹色幾重云。客心已逐歸帆好,誰道溪邊有隱君。
絳闕夫人下北方,細環清佩響丁當。攀花笑入春風里,偷折紅桃寄阮郎。
心有靈淵性有天,得渠樂處自難言。誰傳仙去曾騎鯉,況說南征看跕鳶。
試手東風第一杯,南冠久掛市門梅。賢遣在野時曾閉,道大如天運復開。江左人傳茂弘相,河汾士喜仲淹來。深衣增重逾貂暖,立到天花雨滿臺。
女愛不蔽席。男歡不盡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