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司封見和喜雨詩次韻陳謝
天意分明應魯雩,高壇晨拜紫袍濡。
禽窺舊井寒泉長,魚泳新荷涸轍蘇。
敏政有余閑利刃,清詩無颣擲靈珠。
夏畦蒙潤秋皋稔,顏巷銷憂卒歲娛。
天意分明應魯雩,高壇晨拜紫袍濡。
禽窺舊井寒泉長,魚泳新荷涸轍蘇。
敏政有余閑利刃,清詩無颣擲靈珠。
夏畦蒙潤秋皋稔,顏巷銷憂卒歲娛。
上天之意顯然回應了魯國的雩祭,清晨在高壇禮拜時紫袍都被沾濕。鳥兒窺視著舊井,寒泉不斷上漲,魚兒在新荷間游動,干涸車轍中的它們也重獲生機。您施政敏捷游刃有余如利刃,清新的詩作毫無瑕疵像拋擲靈珠。夏天的菜畦得到滋潤,秋天的高地會有好收成,顏回那樣安貧樂道之人也消除憂愁,一年到頭都能歡樂。
魯雩:魯國求雨的雩祭。
濡:沾濕。
涸轍:干涸的車轍,典出《莊子·外物》,這里指快干涸的水域。
敏政:施政敏捷。
無颣:沒有瑕疵。
夏畦:夏天的菜畦。
秋皋:秋天的高地。稔:豐收。
顏巷:指顏回所居之處,代指安貧樂道之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當時可能處于干旱時期,知府進行求雨活動后喜降甘霖。知府作詩表達對喜雨的感受,作者遂次韻陳謝,既表達對喜雨的欣喜,也對知府施政和詩作進行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圍繞喜雨展開,贊美知府施政與詩作。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對仗工整、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以及對生活的關注。
臨風獨往路,晴雨淡相因。遠樹紅初見,荒畦綠尚勻。籬中過流水,竹里出幽人。鑒遠寒暄略,思深起坐頻。廚煙炊帶葉,鲙美味專莼。晼晚良時促,吁嗟人事新。獨逢俱意外,瑣語恃情親。酒罷開扉出,空霜月色真。
亭亭態,檀口與冰膚。勁葉似書歐柳體,豐神如寫洛川圖。仙骨自清癯。
疊翠聳千仞,澄波屬紫文。鑒開倒影列,反照共氤氳。
蘇小門前萬縷垂,白家園內兩三枝。聽歌看舞人何在,惟有東風展翠眉。三月風和散曲塵,枝枝垂地每傷神。為君系得春心住,忍折長條送遠人。宛轉千條罥晚風,拖煙帶雨渭城東。征衫點得輕輕絮,寄入《陽關》曲調中。
羅帳畫屏新夢悄,綠窗慵起香殘。重簾生怕倚闌干。春風吹玉水,春雪滿靈山。梁燕未來歸雁動,海棠才帶紅酣。酒愁花恨霎時間。煙云催薄暮,絲雨濕輕寒。
行年己度知非日,學易應思補過時。珍重故人相問訊,韋編三絕是心期。皋比擁處樂何如,春滿庭前草不除。他日相從問無極,文山風月未應虛。
乃翁儒學似文翁,韻句天然無異同。社稷堂堂推故相,家庭挺挺見遺風。詞場已擅千軍敵,詩律仍驚萬馬空。愿報瓊瑤無好語,朝來渾欲達空筒。
山居宜種淡巴菰,葉鮮味厚價自殊。可憐糞田無豆餅,典衣買餅培田腴。無衣或且借衣典,鄰里痛癢關肌膚。六月炎風天忽雨,煙葉沾濡色如土。婦子收煙忙若奔,淋浪遍體無乾縷。儂家無田無煙賣,忍饑不負三分債。
當年橫槊亦風流,蔽日旌旗一炬休。樽酒空山明月夜,何人高賦大江秋。
虎踞城邊雁未還,遠傳歌吹入燕關。十年出佩扶陽印,九命趨歸太尉班。幕府重沾新雨露,鼎門能記舊河山。南曹已隔賓庭履,花滿江頭鬢漸斑。
終日寒齋詠小招,故人軒檻俯溪橋。可憐不得宣城郡,白日消來恨未消。
爐篆搖寒綠,釭花墜冷紅。非關閑恨鎖眉峰。卻怪年年多半、別離中。殘月明珠箔,疏星淡碧空。此時情味想應同。遙憶雞聲茅店、曉村風。
瑟瑟涼飆半夜時,霓裳仙子來何遲。可憐天寶年年恨,不是嫦娥那得知。
琴終夜遂深,客散主獨酌。空香疑有無,坐對燈花落。
老子說大患,患在吾有身。斯言哀且痛,五千奚再論。佛陀徒止欲,孔孟枉教仁。荀卿主性惡,坦率豈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