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瞻雨中督役夜宿水陸寺二首 其二
野寺蕭條厭客喧,雨披修竹亂紛然。
已因無食聊從仕,深悟勞生不問禪。
未至莫憂明日事,偷閑且就此宵眠。
天明歸去芒鞋滑,雖有藤輿懶上肩。
野寺蕭條厭客喧,雨披修竹亂紛然。
已因無食聊從仕,深悟勞生不問禪。
未至莫憂明日事,偷閑且就此宵眠。
天明歸去芒鞋滑,雖有藤輿懶上肩。
野外的寺廟蕭條冷落,厭煩了客人的喧鬧,雨點打在修長的竹子上,雜亂紛披。已經因為沒有飯吃姑且出來做官,深深領悟到勞碌一生就不再去問禪理。事情還沒到眼前不要擔憂明天的事,暫且偷得空閑在這一夜好好睡一覺。天亮回去時草鞋會很滑,即使有藤轎也懶得坐上去。
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厭:厭煩。
修竹:修長的竹子。
從仕:出來做官。
勞生:勞碌的人生。
芒鞋:草鞋。
藤輿:藤制的轎子。
蘇軾和蘇轍兄弟在仕途中有諸多經歷。此詩可能創作于他們為官期間,面臨著官場的事務和生活的壓力。當時或許正處于忙碌的督役工作中,詩人在雨中夜宿水陸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反映出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生活和仕途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自然的語言展現內心想法。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轍詩歌關注現實、情感細膩的風格特點。
經月得樓颼,頭懶垢不靧。樹間一梳理,道與精神會。
多君省春野,逢我遇仙宮。共宿臨川寺,徘徊及夜中。弦歌興漢邑,恭儉即邠風。更聽憂時論,何慚底柱功。
閭閻撲地不容閒,疊起重棚翠靄間。樓下市聲喧午枕,藥爐頭上看青山。
有樂且須樂,時哉不可失。雖云一百年,豈滿三萬日。寄世是須臾,論錢莫啾唧。孝經末后章,委曲陳情畢。
出宰河陽舊有聲,司農今復借雙旌。轉輸歲向三邊急,斥鹵煙從萬灶生。紫禁絲綸榮馬鬣,熙朝冠蓋擅羊城。一門雨露皆君寵,不獨云霄兩弟兄。
草碧波復綠,南浦愁送君。君行將何之,愴指南北云。相思無早晚,生離無近遠。悠悠關塞阻,杳杳音信斷。青燈挑已盡,夜長方展轉。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杜陵四海志,不忍寒颼颼。投我一紅爐,果勝千金裘。
聱牙細路洞門寒,松柏蕭森太乙壇。厓坼倒流千歲乳,井空深蓄九還丹。溫泉觸石陰云起,白露凋林古木攢。我愛登臨發高興,賡歌自寫寄君看。
自憐苦被聰明累,一樣尋常。幾樣思量。不道閑情底許忙。一池春水誰吹皺,說也無端,拋也難忘。底事干卿枉斷腸。
院落荒蕪,庭樹瀟灑,就中墻壁頹疏。自云妻喪,父子奈何如。王哲聞言大哂,天分付、獨樂清虛。公還悟,火坑里面,休更覓紅爐。縈紆。須剪斷,攀緣愛念,截割如無。作風鄰月伴,正是吾徒。前趁蓬萊穩路,超生滅、不入三涂。真端的,白云深處,別有洞天居。
雷闐闐,山畫晦。風振野,神將駕。載云盰,從玉虬。旱既甚,蹶往救,道阻修兮。
鳳麟瑞世真賢出,日月光天景運開。身輔虞廷興禮樂,手調商鼎到公臺。賜筵玉醴頻繁送,褒詔龍箋煥爛裁。盛典本朝曾幾見,百寮回首嘆臣哉。
奎壁光芒夜徹天,兩公新命領群仙。金堤曉日聯絲鞚,玉署春風醉錦筵。鸞掖文章瞻具美,鯉庭詩禮屬多賢。中丞剩有新篇紀,明日都城作話傳。
人生在世有何事,日用但教心坦平。縱是金珠充屋棟,到頭難免北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