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瞻題長安王氏中隠堂五首 其三
愛君高堂上,有似蜀江壖。
墻外終南近,檐西太白偏。
晚梅晴自媚,老竹暗相遷。
未到遙聞說,吾廬安得然。
愛君高堂上,有似蜀江壖。
墻外終南近,檐西太白偏。
晚梅晴自媚,老竹暗相遷。
未到遙聞說,吾廬安得然。
我喜愛您高大的堂屋,好似在蜀江岸邊。墻外終南山近在眼前,屋檐西邊太白峰偏向一側。晚開的梅花在晴天里獨自嫵媚,老竹在暗處相互交錯。還沒到那里就已聽聞如此美好,我的居所怎能夠這樣呢。
次韻:按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隠:同“隱”。
壖(ruán):江邊的空地。
終南:終南山,在今陜西西安南。
太白:太白山,秦嶺山脈主峰,在今陜西眉縣東南。
此詩是作者按照蘇軾《題長安王氏中隠堂五首》的韻腳和用韻次序所作的和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聽聞或見到友人長安王氏居所的美好環境,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居所環境的喜愛與向往。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以景傳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之美的敏銳感知。
雄才兼大略,其氣抑何盛。我觀漢武皇,事事效秦政。張騫通西域,邊界擴無極。有如筑長城,橫絕天西北。五利求神仙,公主降壇前。有如童男女,簇擁東海邊。建章干云起,閣道相邐迤。又如阿房宮,覆壓三百里。巫蠱大獄興,高廟無神靈。又如扶蘇死,碧血埋邊庭。事事學秦皇,胡獨免覆亡。秦廷有趙高,漢廷有霍光。
吾慕郭鏡我,藝文均當可。豐標絕俗塵,庶事無叢脞。國手出楸枰,婆心勤藥裹。詩壇偶一來,列幟甘虛左。
十載傷心者。向常時、憶猶未忍,哪堪重話。漫說平生無長物,剩有綈緗萬架。悵煙鎖、當年亭榭。一點心兼師與父,課孤兒、月白風清夜。書未盡,淚如瀉。而今墓木將成把。幾時得、青箱愿遂,笑含泉下。偶爾音容頻入夢,似在五三精舍。奈落葉、蕭蕭驚灑。縱使諸孤能樹立,恐慈幛、也易春暉謝。支病骨,肩難卸。
愛山如愛士,交友竟忘年。未老先辭祿,能閒始是仙。清談真藥石,雅志樂林泉。笑看衡門外,隨風柳絮顛。
嚴冬溫氣襲人間,忽聽繁聲慰病顏。從律好風千里至,執權真令一朝還。頓抽隴麥全如揠,欲綻江梅已可攀。主尹勤民嘉歲望,徑攜歌鼓樂幽閑。
來日茫茫可奈何,但聞野哭不聞歌。似留冤魄千年在,能使青絲一夜皤。泉下春人終寂寞,雨中佳節易磋跎。紙錢風里雙飛燕,銜得新泥紅淚多。
商略飛花劍壁陰。真珠櫳里漆鳴琴。劉郎不自修花譜,孤負啼春有翠禽。云漠漠,月沈沈。瘦桐灰卻野蠶心。拚嬌困酒年來慣,落靨東風冷見尋。
潮聲風力一帆遒,午夜霜花冷舵樓。幽夢初醒江海曙,人攜殘月到揚州。
抽簪豈論七宜休,千里偏勞問隱侯。書去何能酬縞帶,人歸空自老菟裘。東山秀色占君起,南岳幽居待我游。他日蘼蕪還可寄,楚云飛度歙江秋。
誰種瑯玕傍碧溪,森森高節與云齊。春風養就林間實,留待丹山彩鳳棲。籠蔥翠玉擅風標,白石清泉伴寂寥。安得伶倫裁鳳管,五云深處和簫韶。
頹齡不可羈,寒事亦已迫。女褐破未紉,兒襦短仍窄。杜陵嘆女癡,淵明更兒責。返念田家翁,囷禾與機帛。
檻外閒窺沼,水深多縱鱗。升沉原自性,游躍故相親。洗硯吞吐墨,忘機罷釣綸。畏途風已靜,吾亦水云身。入境諸天寂,躍魚時在津。豈因琴出聽,應罷釣來馴。鬣破龍門錦,波翻禹浪銀。濟時云雨具,應與后生論。
憫俗從遷謝,尋仙去淪沒。三元有真人,與我生道骨。凌晨吸丹景,入夜飲黃月。百關彌調暢,方寸益清越。棲神合虛無,洞覽周恍惚。不覺隨玉皇,焚香詣金闕。
青溪不見麗華留,遺恨空馀故國羞。璧月只應明結綺,春風吹不上迷樓。
余年二十,粗曉讀書兼射獵。三十蹉跎,鼓瑟吹篪奈若何。堪憐阿堵,垂老詎曾親識汝。溝水東西,何用男兒意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