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壬子八月于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 許州留別頓主簿
洛寺相從不出門,繞城空復記名園。
程文堆案晨興早,竹簟連床夜雨喧。
歸路逢僧暫容與,登山無力強扳援。
遙知別后都如夢,頼有君詩一一存。
洛寺相從不出門,繞城空復記名園。
程文堆案晨興早,竹簟連床夜雨喧。
歸路逢僧暫容與,登山無力強扳援。
遙知別后都如夢,頼有君詩一一存。
在洛陽的寺院里一同相處,未曾出門,只能空自記下環繞城墻的名園。堆滿桌案的考卷讓我清晨就早早起身,竹席相連的床鋪伴著夜雨的喧鬧。返程路上遇到僧人暫且悠閑自在一番,登山時沒了力氣卻還勉強攀爬。我料想別后一切都如夢般消逝,還好有你的詩一首首留存。
程文:科舉考試的文章。
竹簟:竹席。
容與:悠閑自在的樣子。
扳援:攀援。
頼:同“賴”,依靠。
此詩創作于熙寧壬子(1072 年)八月,詩人在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結束后,返程途中經過嵩少之間到許昌,與頓主簿分別時所作。當時詩人經歷了一段忙碌的考試工作,在旅途中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留別友人,通過描述考試期間的生活和旅途經歷,展現了詩人的情感變化。詩風質樸,情感真摯,在詩人這組系列詩中體現了其對生活片段的記錄和對友情的珍視。
當年翦彩垂髫,超然便欲為仙去。世間俗狀,人心狡計,不堪同住。
每坐空山,獨臨古澗,神閑意寓。想瀛洲雞犬,蓬萊猿鶴,應悵望,門前路。
自昔侯王將相,幾番成、落花飛絮。仰天醉眼,興云妙手,年華遲暮。
長揖煙塵,靜朝日月,誰知幽素。正風清麟背,星垂海角,曉鐘初寤。
有件伡遮,算好事、大家都知。
被新冤家矍索后,沒別底,似別底也難為。
識盡千千并萬萬,那得恁、海底猴兒。
這百十錢,一個潑性命,不分付、待分付與誰。
一剪梅花,一見銷魂。況溪橋、雪里前村。香傳細蕊,春透靈根。更水清冷,云黯淡,月黃昏。
幽過溪蘭,清勝山礬。對東風、獨立無言。霜寒塞壘,風凈譙門。聽角聲悲,笛聲怨,恨難論。
風光開舊眼。正梅雪初消,柳絲新染。樓臺競裝點。照金荷十里,珠簾齊卷。湘弦楚管。動香風、旌旗影轉。望云間,一點臺星飛下,洞天清晚。
爭看。袖紅圍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歡聲正遠。嬉游意,未容懶。恐絲綸趣召,清都仙伯,歸去朝天夜半。倩邦人、挽取遨頭,醉扶玉腕。
檐溜滴。都是春歸消息。帶雨牡丹無氣力。黃鸝愁雨濕。
爭看洛陽春色。忘卻連天草碧。南浦綠波雙槳急。沙頭人佇立。
燭花吹盡篆煙青。長波拍枕鳴。西風吹斷雁鴻聲。離人夢暗驚。
鄉思動,旅愁生。誰知此夜情。亂山重疊擁孤城。空江月自明。
茅舍起疏煙。家在寒溪阿那邊。修竹當籬梅當戶,蕭然。問是堯天是葛天。
風雨入新年。惟恐春陰咽管弦。綠酒一樽歌一曲,人傳。不屬天仙屬散仙。
鏡里新妝鏡外情。小眉幽恨,淺綠低橫。只怨閑縱繡鞍塵。不道天涯,縈絆歸程。
夢里蘭閨相見驚。玉香花瘦,春艷盈盈。覺來欹枕轉愁人。門外瀟瀟,風雨三更。
問言何處秋光好。當年曾過長洲道。
一望沒遮攔。天寬水亦寬。
也因輕靄掃。也傍斜暉討。
指點與君看。畫他難不難。
宿醉離愁慢髻鬟。綠殘紅豆憶前歡。錦江春水寄書難。
紅袖時籠金鴨暖,小樓吹徹玉笙寒。為誰和淚倚闌干。
春工領略。點破群花萼。對流景,傷淪落。踏青心縷懶,病酒情懷惡。無奈處,東風故故吹簾幕。
腕玉寬金約。一去音容邈。魚與雁,應難托。從前多少事,不忍思量著。心撩亂,斜陽影在欄干角。
柳絲煙織。掩映小池,鱗鱗波碧。
幾片飛花,半檐殘雨,長亭愁寂。
憑高望斷江南,悵千里、疏煙淡日。
斗草風流,弄梅情分,教人思憶。
我來浮玉,似憑陵滄海,躡金鰲背。又若騎鯨游汗漫,飛入八荒之外。
鐘鼓傳聲,樓臺倒影,不類人間世。徘徊吟眺,恨無陶謝酬對。
今古潮落潮生,問英雄多少,與江俱逝。直欲乘風歸閬苑,疑是三生習氣。
未辨魚蓑,先盟鷗鷺,奈卜鄰無地。從今清夜,夢魂應繞空翠。
柳塘居處,方壺道號,汪姓莘名耕字。
欲將丹藥點凡花,教都做、水仙無計。
家中安石,村中居易,總是一場游戲。
曲終金石滿吾廬,爭奈少、柳家風味。
一片江南春色晚。牡丹花謝鶯聲懶。問君離恨幾多長,芳草連天猶覺短。
昨夜溪頭新溜滿。樽前自起噴龍管。明朝飛棹下錢塘,心共白蘋香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