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壬子八月于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及還道出嵩少之間至許昌共得大小詩二十六首 登嵩山十首 其九
浮埃古壁上,蕭然四真人。
矯如云中鶴,猶若畏四鄰。
坐令世俗士,自慚污濁身。
勿謂今所無,嵩少多隠淪。
浮埃古壁上,蕭然四真人。
矯如云中鶴,猶若畏四鄰。
坐令世俗士,自慚污濁身。
勿謂今所無,嵩少多隠淪。
古壁上蒙著一層浮塵,靜靜地繪著四位仙人。他們身姿矯健如云中仙鶴,仿佛還在警惕著周圍。這讓世間凡俗之人,不禁為自己污濁的身軀感到慚愧。不要說如今沒有這樣的高人,嵩山少室山一帶多有隱士。
浮埃:浮動的塵埃。
蕭然:形容清凈、冷落的樣子。
矯:矯健。
隠淪:指隱居的人。
此詩創作于熙寧壬子(1072 年)八月,詩人在洛陽妙覺寺考試舉人后,途經嵩山少室山至許昌途中所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世俗的紛擾,詩人在游歷中寄情山水,于嵩山的所見引發了他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描繪仙人的形象,批判世俗的污濁,表達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其特點是意境清幽,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也體現了詩人對精神境界的探尋。
昨夜薄寒微透。知否。風燭正三更。繡幃春夢不分明。休問醉耶醒。月落屋梁愁重。誰共。猶記舊油車。荼蘼院落是兒家。飄泊遍天涯。
莫唱陽關墮淚聲,一杯相屬已酸辛。丈夫感慨猶如此,應有偷彈玉箸人。
幾障寒云一我軒,白頭萬事已隨緣。但知潦倒終丘壑,豈有行藏得圣賢。畫本定誰無巧匠,金丹容別有神仙。短筇莫笑千峰里,意者巴山肯秘傳。
滄田變海蒲柳朽,世間何物可耐久。請問千歲綠發叟,叟云看汝古洞口。洞前大石高嵯砑,腳下兒孫若拱候。寒侵熱炙總不知,惟帶苔衣幾寸厚。自來丘壑久寂寥,呼得長松作貞友。長松漏雨幾十圍,牙爪拿天與雪斗。大干偃仰鱗甲禿,小枝猶學青蛇走。老椿萱莢恥作群,只與此石長相守。憶昔女媧煉石補罅天,緣何遺爾落山藪。又聞祖龍梁父侈封時,濫職大夫爾何有。生公揮麈點爾頭,辟谷留侯后爾后。石似鈍兮松似幽,石安靜兮松色秀。石產芝兮松有苓,磊砢偃蓋真佳偶。吾家風植介與貞,堅心勁盾君知否。直須勸爾一杯酒,請君移入我圖中,吾將持此為兄壽。
春明門外梵王家,香室經臺護絳紗。禮罷金仙新鑄像,供將鹿女乍銜花。孤云寂寂窺禪定,馴鴿棲棲聽法華。方丈自能容卓錫,何須世外有恒沙。
東風此別未驚魂,絳仗迎春騎吹繁。幾處早花明水郭,一帆新綠去江村。每因聲氣思疇曩,愿得雍容接晤言。驄馬暫留知不可,六龍巡狩正南轅。
門前來往沸笙簫,門里何曾厭寂寥。我欲燒燈看佛面,莫將風雨罷元宵。
晚樓野望思悠然,萬景蒼茫集眼前。江水西來爭赴海,嶺云東去欲摩天。繞籬只有千竿竹,附郭慚無數頃田。曾似輕鷗忘遠舉,隨波逐浪已多年。
長途亦一食,饑困日難勝。暑氣萬山出,青天一線迎。沙低車腳軟,石滑樹頭橫。果然行不得,慚愧鷓鴣聲。
前塵如夢難回首,浪推風送飄零久。猛可遇鄉親,徘徊思故村。故村貧且陋,今換新顏否?君或返家山,殷勤為探看。
弟也檀州去,征南尚可依。青油寒夜醉,畫戟曉風威。塞草鞲鷹疾,胡天字鳥飛。吾廬行信美,鄉社幾時歸。
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ú槐M,月無窮。兩心同。此時愿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一點梅香到,三分酒力消。母念子行遠,兒云爺未歸。白云一樹鶴孤宿,明月滿樓鐘鼓聲。百無一事身為客,十有九分心在家。
家家縣磬逐紅巾,殺氣遙侵二月春。一夜將軍傳□到,凱歌才散稻花新。
五星墮地為五岳,金虎西南動芒角。踐華為城類削成,云是巨靈之手斲。三條鼎立當中央,直與鴻濛奠清濁。太一終南培塿開,洪河清渭繞行杯。日華先照蓮花上,云氣常從仙掌來。高穿箭括通天路,俯瞰明星玉女臺。冷然風馭不可駐,降望大壑令心哀。繡衣柱史巖廊才,入關玉節凌崔嵬。搖山撼岳下閶闔,青冥白日驅風雷。奔軼絕塵亙萬里,驄馬蹀躞無虺隤。君家老仙舊隱處,丹爐石榻荒蒼苔。登臨不問煙霞侶,但借神池一勺洗盡區中埃。千仞峰端秋隼健,題書好寄西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