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三首 其三
誰把霜林染得紅,更栽綠竹與長松。
家家白酒連宵醉,處處新禾徹夜舂。
半落園林懸橘柚,低回門巷映芙蓉。
沙鷗性在終難狎,祇解沙頭印腳蹤。
誰把霜林染得紅,更栽綠竹與長松。
家家白酒連宵醉,處處新禾徹夜舂。
半落園林懸橘柚,低回門巷映芙蓉。
沙鷗性在終難狎,祇解沙頭印腳蹤。
是誰把秋天的樹林染成了紅色,還栽種了綠竹與長松。家家戶戶都喝著白酒通宵沉醉,處處都在徹夜舂搗新收獲的稻谷。園林里的橘柚已大半成熟懸掛枝頭,門巷邊芙蓉花低垂相映。沙鷗天性如此終究難以親近,只懂得在沙頭留下它的腳印。
霜林:經霜的樹林。
舂:把谷類的殼搗掉。
狎:親近。
祇解:只知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描繪的鄉村豐收景象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秋季,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詩人身處鄉村,被鄉村秋景和生活氛圍所感染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秋晚的豐收景象和寧靜氛圍。其特點是語言清新自然,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古代鄉村生活風貌。
葉落驚秋,一年容易,可堪老境侵尋。月明如許,人立小桐陰。剛到九分圓處,池塘外,樹影蕭森。更同照,微塵國土,總總與林林。萬家憂樂意,清光寫盡,寂不聞音。只嗷嗷待哺,無數饑禽。怎奈湖山歌舞,是間樂,誰解思今。僅留得,滿懷孤憤,澤畔有人吟。
不傍茅檐便竹籬,初開猶未許人知。一枝到手春雖淺,肯負花前金屈卮。
寂寞三秋節,凄涼萬里風。關河盡形勝,人物幾英雄。秦葉隨流水,周禾滿故宮。此心懸象闕,夢繞浙西東。久客厭塵土,幽居懷翠微。只馀清夜夢,長作故山歸。菊已開三徑,松應長十圍。晨鐘忽驚覺,猶有露沾衣。壯矣府中縣,索如城外村。墨池今掃跡,石筍舊馀根。風急漢弦斷,雨多秦鏡昏。新秋一懷古,情緒若為論。雨意忽如此,客愁將奈何。出門誰可詣,掩卷獨高歌。塵世兔三穴,古人蓬一窠。區區奚足道,默默幸無它。長憶在家好,已知從仕難。紛紛猶嚇鼠,悄悄政棲鸞。忘意躡高位,敢言卑小官。世途真甚隘,懷抱要須寬。
山城矗矗綺筵開,杰閣誰掄巨棟材。一水浮涵孤嶼出,群山遙擁五羊來。夜看北斗星辰麗,卻憶中天華岳回。天上臺衡正虛席,東人惟恐袞衣來。
玉露洗空碧,銀潢澹無波。懷人起遐想,況茲良夜何。俯聽百蟲泣,仰觀眾星多。驚烏未遑息,飛鳴擇叢柯。中心百感集,豈謂悲蹉跎。終羨林居子,躬耕樂太和。
百歲過駒隙,憧憧何所成。機深天性薄,欲寡道心生。世故豈難見,林泉空有名。吾生少營慮,于此獨能明。
聞說昌陽可引年,便從句曲種秋煙。茅家兄弟如相識,贈我明珠百顆圓。
亂后關山開王氣,雨馀行李帶春泥。鵓鳩啄椹蠶開簇,布谷催耕水沒犁。壁上好詩無客和,井邊遺廟有烏啼。翻思野渡舟橫處,只在滁州西澗西。
由來避世有墻東,祗合丹陽作寓公。新社總知無約束,酒壚詩卷任春風。
太平誰復念時艱,斥堠森嚴玉壘關。蘭道牛羊充貢使,松州烽火逼諸蠻。萬峰陰合晴如雨,六月炎蒸雪在山。到此不勝今昔感,湔流猶自碧潺潺。
秋氣感長門,出門觀列星。東井聚五緯,玄象豈非明。鳴鶴思晨集,冘晙迅宵征。徘徊白露下,傷我美人情。踽踽回空房,彼彗見西方。
高皇大業盛殷湯,遠邁成周卜世長。今日文孫恢圣緒,由來祖德是重光。
野寺渾蕭索,經行駐馬鞍。饑烏啼樹杪,獨犬吠云端。小酌僧同話,新炊客共餐。題詩記行跡,偶得共盤桓。
南遷為隱吏,山水興難降。客至丹青閣,時翻白玉缸。諫書留御榻,惠政及鄰邦。若訪漢陰老,知余是姓龐。
閒中宜可樂,病外復何愁。塊坐疑三刖,朋來散百憂。琴彈欣改調,瓶罄喜歸謀。豈復行藏計,終朝只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