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守臨行出小鬟復用前韻
學語雛鶑在柳陰,臨行呼出翠帷深。
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異日心。
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國手教新音。
嶺梅不用催歸騎,截??須防舊所臨。
學語雛鶑在柳陰,臨行呼出翠帷深。
通家不隔同年面,得路方知異日心。
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國手教新音。
嶺梅不用催歸騎,截??須防舊所臨。
像剛學說話的小黃鶯般的少女在柳蔭里,臨行前從翠色帷幕深處被喚出。彼此通家之好,不覺得同年友人的陌生,得意之時才知曉他日的心意。趁著年少穿著春衫去上苑游玩,還要求國手來教新的樂曲。嶺上梅花不必催促友人歸程,要小心舊地重臨帶來的情感觸動。
雛鶑:小黃鶯,這里比喻年輕的歌女。
翠帷:翠色的帷幕。
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誼深厚,如同一家。同年: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
上苑:皇家園林。
國手:指技藝高超的人,這里指精通音樂的人。
嶺梅:嶺上的梅花,常暗示歸期。
截??:此處較難確解,可能有舊地重臨等相關含義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送循守出行,循守可能是一位地方官員,詩人在其臨行時,看到其帶出小鬟,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與循守有一定交情,在送別之際表達各種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蘇軾詩歌清新自然、情感細膩的風格特點。
出門終日犯塵喧,致主無才愧掖垣。忽遇北風淮上雁,不勝清思繞東園。
麒麟煙樹鳳凰毛,列侍趨朝禮獨勞。中使傳宣排內宴,御園春動樂聲高。
棧閣通秦鳳,蓬山壓海鰲。石泉當壑坼,琪樹出云高。夜月青筇杖,秋風白道袍。長吟趨谷口,獨往下亭皋。偃蹇三峰臥,逍遙八表遨。竹深時宿鶴,溪淺不容舠。經席天顏喜,村居世網逃。神全勞畫史,才美擅時髦。憩跡惟松樾,充饑有澗毛。滄浪誰唱曲,華屋意蕭騷。
風姑姑,懷秘奧。意凈心清,頭頭是道。自然得、真樂真歡,并無些煩惱。不諂詐,不倨傲。玉花叢里,結成金寶。便等候、紫詔來宣,應通明仙號。
昔年曾訪此林坰,今日重來倍有情。道在山中人不會,竹風柏日總分明。
秋日長安來,春日江淮去。爾身有去來,爾心無行住。識得爾心時,八荒寸地具。識得爾心時,萬行一模鑄。識得爾心時,乃見違心處。吾心那可違,談心淚如注。
天風吹雨過湖去,溪水流云出樹間。樓上幽人不知暑,鉤簾把酒看虞山。晴山遠樹青如薺,野水新秧綠似苔。落日湖光三萬頃,盡隨飛鳥帶將回。雨隨牛跡坡坡綠,云轉山腰樹樹齊。江閣晚添涼似洗,隔林時有野鶯啼。紫茸香浮薝卜樹,金莖露滴芭蕉花。幽人倚樹看過雨,山童隔竹煮新茶。
茶鼎松濤翻細浪,桃溪花雨涌香泉。旋尋筍蕨春山下,不枉江南二月天。
種果東莊頭,年多不知數。林深少人跡,子落又成樹。
磐溪路,還見蕩槳春波,亞墻花樹。年年書客飄蓬,嘯歌駐賞,權宜是處。漫凝佇。應恨杏鈿無幾,綠深門戶。山桃子結風前,催歸喚起,依窗弄語。扶夢佳期堪到,洗樽攜茗,青衫塵舞。聊遣對吟嵐光,非藉訓故。園林露浥,相和花間句。都強似,東門帳飲,中庭微步。瘴醒蠻煙去。清明慣有,傷春舊緒。游女拋針縷。腸斷穩,人家穿簾紅雨。謝橋斂跡,莫窺萍絮。
貧民逐利可憐生,水附泥乾鹵漸成。多得鹵成求淺利,問天乞取一冬晴。
捭闔書同用不同,可甘王誗易仙宮。欲知幽谷原名鬼,六國游魂出此中。
酒糟矼接試金灘,側足蛇行路詘盤。地盡神州山脈斷,東南一望海漫漫。
退食閑行禁城北,平林慘淡無顏色。光陰荏苒秋又冬,烏兔循環朝復夕。上苑霜酣楓葉紅,御溝月浸蘆花白。歸來默默掩重門,坐擁吟眉寒惻惻。
溫風習習蕩層陰,送別江城恨不禁。此去知君有新渥,故人多在玉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