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嶺二首 其二
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
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征衣滴翠嵐。
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巌花雨落毿毿。
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
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征衣滴翠嵐。
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巌花雨落毿毿。
七年來回奔波我實在難以承受,又來品嘗曹溪這一勺甘甜的泉水。夢里好像曾經被貶到海外,醉意中不知不覺已到江南。溪水流動,在空澗中發出聲響,仿佛在為我洗足;霧氣環繞著我的征衣,翠綠的山嵐似水珠般滴落。是誰驚起了山雞,半巖上的花像細雨般紛紛飄落。
七年來往:指作者在一段時間內多次往返。
曹溪:禪宗南宗別號,此指曹溪的泉水。
海外:指嶺南偏遠之地。
翠嵐:山林中的霧氣。
毿毿(sān sān):毛發、枝條等細長下垂的樣子,這里形容花雨紛紛飄落。
此詩創作于蘇軾被貶期間的往返途中。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七年間來回奔波。此次經過曹溪,他感慨人生的起伏,借景抒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被貶途中的復雜情感。其特點是虛實相生,景色描寫細膩。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詩歌意境開闊、情感深沉的風格。
榜舟浙江潮,僦屋長安雪。
寒濤幸少年,積凍還復結。
雖逃蛟鱷虞,未免薪芻絕。
噂??悵難登,囁嚅羞妄悅。
已慚叩戶驚莊夢,更喜置床鄰畢甕。
新醅未熟不可嘗,舊酒雖漓聊入用。
道人深居怕賓客,老子頻年慣行役。
細聽木杪風向息,起視月沈天正黑。
我本湖漘一漫郎,生來住處波茫茫。時尋畫舸破煙水,菰蒲滿路荷花香。
一川窈窕詫紅蓼,兩岸蘆葦明秋霜。船頭鷗鳥日來往,溪上風月相迎將。
一行作吏便相失,合眼靈運春池塘。紛紛雁鶩實可厭,紙尾姓字隨低昂。
簿書終是俗人甚,江湖到了難相忘。公余頼有數椽在,疏欞兩行如船裝。
不知風波世路險,穩著萬斛隨風檣。人生短篷何日近,向來苕霅今括蒼。
江山轉柁千萬里,故人兩地遙相望。誰能為我幻竹葉,頃刻泛宅歸滄浪。
祇憑平生氣湖海,隨所寓處為艅艎。夜寒滿載明月窗,北風打頭人不忙。
動來況自不如靜,悔吝不到虛舟傍。胸襟五湖與三江,是中莫測誰望洋。
直須喚取李郭輩,相與共泛無何鄉。
嘗聞學苦空,世事應廢閣。
頗疑休己輩,顧以詩流落。
爾今定何業,更慕揚州鶴。
愿長歲寒柯,勿矜春濯濯。
每念新疎闊,還思舊倡酬。
年齡故相并,文事孰能優。
媿乏聞多益,難支問不休。
黃陳有正派,舍是復何求。
萬戶千門繡作團,未央宮闕聳巑岏。
燈花無數排金粟,月魄當空倚扇紈。
香繞御爐煙羃羃,玉瑤仙佩響珊珊。
游人共說歸來晚,一枕鈞天好夢殘。
浮云晚陸離,巨浪朝澎湃。
櫓搖雖甚亟,岸遠不可屆。
巴丘兩日中,湖路千里外。
月上照遙山,修眉雨新畫。
公作廣信牧,我為辰陽掾。
長沙趣歸程,臨汝甫再見。
我今華岳祠,公乘江東傳。
雖能遞尺書,未易重會面。
錢晁固世親,貴賤寧異眷。
復此候寒溫,因之致詩卷。
春歸寂寞誰與傳,梅開年后并臘前。
江南此物處處有,不論水際仍山顛。
為之著句道所以,點檢敗篋曾年年。
七言五字古復律,非獨愛渠還自憐。
見君新就之長篇,有如潢潦投清漣。
俗間比擬不足道,老大更爭兒女妍。
山行蠟屐要上下,水泛艇子思延緣。
豈惟病思待一洗,直恐高致成輕捐。
定逢縞衣露皎潔,仍聽翠羽啁清圓。
賦成從使筆并禿,飲雋更須瓶屢眠。
幾日陰霾鬭不開,今晨萬頃靜無埃。
山楓借潤旌旗色,江鳥忘機鼓吹猜。
詔獄務平勤駐節,閫符兼總待還臺。
扁舟又邇東隨檄,借此余波亦快哉。
直排閶闔挽天潢,到得云章自帝鄉。
電抉雷掀驚偉特,韻成鈞奏快鏗鏘。
紫泥新拜絲綸寵,前席行依日月光。
禁侍燕閑如獻納,愿將民瘼達君王。
精金美玉當難朽,白衣蒼狗終何有。胡為徑欲老東坡,應坐生時宿南斗。
何時斯文日再中,共推元祐超群公。袞衣已易深衣古,醴酒寧思客酒濃。
當年政化方隨日,詔訪賢良設科十。玉堂發策肆雄深,四海旁招無遁逸。
緬惟貞觀圖凌煙,功臣劍佩空蹌然。未如武德藏書府,至今名字星日懸。
君之曾祖我高祖,想象聞風謂千古。書藏東里罔或存,集喜西臺刊未覩。
相逢已足慰悲涼,墨妙更許窺家藏。趣奇造異兩邢子,置酒共親燈燭光。
壯歲頻羈宦,王春又履端。
東占風料峭,北驗斗闌干。
歷數堯年永,條章漢詔寬。
殘生侶麋鹿,何路接鹓鸞。
插柳終慙桂,殷勤買柏栽。
予如樗櫟者,汝自棟梁才。
今日藩籬護,他年風雨哀。
人生朝暮爾,此物到云來。
朝行巴陵帆,暮泊漢陽鼓。
胡為我所思,祗說在何許。
折麻念離居,搴若懷遠渚。
望望莫致之,江頭漫延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