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
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黃塵。
秋霖暗豆莢,夏旱臞麥人。
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時珍。
青斑照匕箸,脆響鳴牙齦。
玉食謝故吏,風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適,浩蕩寄此身。
爭勸加餐食,實無負吏民。
何當萬里客,歸及三年新。
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黃塵。
秋霖暗豆莢,夏旱臞麥人。
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時珍。
青斑照匕箸,脆響鳴牙齦。
玉食謝故吏,風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適,浩蕩寄此身。
爭勸加餐食,實無負吏民。
何當萬里客,歸及三年新。
北方原野正遭受旱災,大地一片荒蕪,河岸只有漫天黃塵。秋雨使豆莢霉暗,夏旱讓麥農消瘦。旅舍傳來賣晨粥的叫賣聲,廚房做出了這應時的珍饈。粥里青色的豌豆映照著餐具,咀嚼時發出清脆聲響。我謝絕了昔日屬吏提供的美食,以風餐露宿為自在的逐臣。漂泊流浪不知該往何處,只能把此身寄托在茫茫天地。大家都勸我多吃點,我實在沒辜負當地吏民。什么時候這萬里漂泊的游子,能趕在三年新麥收獲時回家。
朔野:北方的原野。赤地:旱災嚴重,寸草不生的地方。
河堧(ruán):河岸。
秋霖:秋雨。臞(qú):消瘦。
逆旅:旅舍。時珍:應時的珍品,這里指豌豆大麥粥。
匕箸(bǐ zhù):勺子和筷子。
玉食:美食。故吏:舊日的屬吏。
風餐:在風里吃飯,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逐臣:被放逐的臣子。
何當:何時。三年新:指三年的新麥。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被貶或外放途中經過湯陰市。當時北方遭遇旱災,大地荒蕪,百姓生活困苦。詩人在旅途中品嘗到豌豆大麥粥,由此引發了對百姓生活和自身境遇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百姓的同情和自身漂泊思鄉之情。特點是情景交融,以質樸語言描繪旱災景象和生活細節。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關注民生、情感真摯的一面。
快楫輕綸笠與衣,閑將四物掛柴扉。 江頭夜雪好披去,湖上春光宜棹歸。 靜處無憂嫌印綬,貧中有味勝輕肥。 興來愿借君毋吝,渺渺煙波一葉飛。
海內中和日,云間已上辰。 笙歌九天半,花木十洲春。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 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云陽血染衣。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長安。 帝王苦竭生靈力,大業沙崩固不難。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嬴政鯨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虜諸侯。 山東不是無公子,何事張良獨報仇。
明妃遠嫁泣西風,玉箸雙垂出漢宮。 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游客長城下,飲馬長城窟。馬嘶聞水腥,為浸征人骨。 豈不是流泉,終不成潺湲。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還魂。空流嗚咽聲,聲中疑是言。
秋聲昨夜入梧桐。雨濛濛。灑窗風。短杵疏砧,將恨到簾櫳。歸夢未成心已遠,云不斷,水無窮。有人應念水之東。鬢如蓬。理妝慵。覽鏡沈吟,膏沐為誰容。多少相思多少事,都盡在,不言中。
雨後輕寒天氣。玉酒中人小醉。乍報一番秋,晚簟清涼如水。忺睡。忺睡。窗在芭蕉葉底。
宿雨催秋物,清風卷歲華。 殘蜩初去柳,寒蝶尚尋花。 密篠留蒼霧,紅梨染落霞。 城頭八九子,日昃亂啼鴉。
風蕭蕭。驛亭春信期春潮。期春潮。黃昏浮動,誰在江皋。碧云冉冉橫溪橋。瓊車未至馀香飄。馀香飄。一簾疏影,月在花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