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答龐參軍六首 其四
丱妙侍側,兩髦丫分。
歌舞壽我,永為歡欣。
曲終凄然,仰視浮云。
此曲此聲,何時復聞。
丱妙侍側,兩髦丫分。
歌舞壽我,永為歡欣。
曲終凄然,仰視浮云。
此曲此聲,何時復聞。
孩童乖巧地陪在身旁,垂發分在兩邊如丫角。他們歌舞為我祝壽,讓我永遠歡喜欣悅。樂曲終了我心中凄然,抬頭仰望天上的浮云。這樣的曲子這樣的歌聲,什么時候還能再聽到呢。
丱(guàn)妙:指孩童乖巧可愛。丱,兒童束發成兩角的樣子。
兩髦(máo)丫分:髦,兒童垂在前額的短發,兩髦丫分形容兒童頭發的樣子。
壽:祝壽。
蘇軾被貶海南期間,和陶淵明詩以遣懷。此詩創作時,或許是有孩童陪伴身邊,為他帶來短暫歡樂,從而觸發他對時光易逝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其易逝的感慨。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場景轉換自然流露情感。在蘇軾和陶詩中,展現了他在困境中細膩的情感世界。
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月輪高,霜氣肅。難得虛堂人獨。尨吠緊,雁聲哀。權將愁埽開。沈沈醉。昏昏睡。銀燭金爐幾輩。越寂寂,越閒閒。人疑此境仙。
圖籍曾先世,弓裘盼后人。芝蘭聊慰念,梨栗漫生嗔。謝氏庭階茂,陶公戶牖貧。尺書連夜發,先報白頭親。
水郭軍麾滿,偷生齒發全。秋成思樂歲,世亂感衰年。倚杖秋林外,扶犁夕照邊。馀生沾圣澤,何以答皇天。
阿英十二能辟纑,阿牛五歲貪讀書。辟纑成縷無人織,讀書有志令人惜。汝父飄零汝母休,吾親雖健俱白頭。雨聲斷道風驚屋,阿婆獨抱諸孫哭。
名播鄉閭人素許。科詔相催,又趁槐花舉。談笑揮成金玉句。賢書果見登天府。闊步青霄今得路。腳底生云,擁入蟾宮去。好是來年三月暮。瓊林宴處人爭睹。
仙去緱山,宴罷武夷,瓊響吹徹。叢霄舊樣親傳,琢就玉煙凝白。悠揚彩鳳,恰從云杪飛來,數聲又趁鴛鴦歇。零落碧桃花,點春風如雪。清絕。更宜秦女,銀箏喚取,楚娥瑤瑟。旋炙嬌簧,只愁夜深寒咽。相看老矣,剩須陶寫留連,尊前遞把紅牙節。歸去畫船時,滿西湖明月。
治疾弭靈藥,爽然疾有瘳。因茲涉方書,仙圣或可求。豈疾乃可治,而生不可留。吾將飛五金,息駕于蓬丘。
飛流三百丈,澒洞秘靈湫。峽坼開雷斧,天虛下月鉤。化形時試缽,吐氣或成樓。吾欲鞭龍起,為霖遍九州。
寵辱循環厭宦情,蓋頭茅屋手親營。清泉橫道疑滋穴,翠袖圍居似化城。不擬身名炫俱泰,且圖心跡遂雙清。半庵閒地如容我,便足徜徉了一生。
事理紛紛未易窮,其間脈絡要通融。能于博處知其約,漸次收功一貫中。
生長南山麓,羈棲北海涯。人情輕柳絮,客夢瘦梅花。遣興乾春甕,吹愁咽暮笳。何當問丹訣,修煉欲餐霞。
月滿方湖夜氣涼,曲欄吟罷自徜徉。飛螢照水驚魚躍,露滴荷心動細香。
煙水初平穩放閶,解纓聊復濯滄浪。每年上冢天無準,是處下田春正忙。歲月可驚寒悄悄,賢愚同盡綠茫茫。早知識字能為祟,不廢吾翁百本桑。
但說充閭慶,都忘立壁愁。百年今始慰,五岳暮仍游。入掌珠先媚,看肌玉并柔。茆廬三萬軸,累汝瀫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