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韻再和霍大夫
文字先生飲,江山清獻游。
典刑傳父老,樽俎繼風流。
度嶺逢梅雨,還家指麥秋。
自慚鴻雁侶,爭集稻粱洲。
野闊橫雙練,城堅聳百樓。
行看鳳尾詔,卻下虎頭州。
君意已吳越,我行無去留。
歸途應食粥,乞米使君舟。
文字先生飲,江山清獻游。
典刑傳父老,樽俎繼風流。
度嶺逢梅雨,還家指麥秋。
自慚鴻雁侶,爭集稻粱洲。
野闊橫雙練,城堅聳百樓。
行看鳳尾詔,卻下虎頭州。
君意已吳越,我行無去留。
歸途應食粥,乞米使君舟。
像文字先生一樣飲酒,如清獻公般游覽江山。前輩的典范事跡在父老間流傳,宴飲間延續著高雅風流。翻越南嶺時遇上梅雨,回家時已到麥收之季。自愧身為鴻雁同伴,爭著聚集在有稻粱的洲上。曠野遼闊如橫鋪兩條白練,城墻堅固聳立著百座高樓。即將看到皇帝的詔書,又要去到那偏遠之州。您心意已在吳越之地,我去留也不在意。歸途中應該會吃粥,還得向您的船乞米。
文字先生:未明確所指何人,可能是當地有文名之人。
清獻:指趙抃,謚號清獻,為官清廉,有賢名。
典刑:典范、榜樣。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具,代指宴席。
麥秋:指農歷四月,此時麥子成熟。
鳳尾詔:指皇帝的詔書,因詔書結尾形如鳳尾得名。
虎頭州:指代偏遠之地。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詩人與霍大夫交往過程中,在霍大夫可能有新的仕途變動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詩人與友人宴飲交流,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包含對前輩的追慕、對自身的反思以及對友人的關切。特點是將歷史典故與現實生活結合,情感表達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世界。
疊石作小山,埋甕成小潭。
旁為負薪徑,中開釣魚庵。
谷聲應鐘鼓,波影倒松楠。
借問此何許,恐是廬山南。
空堂寂寂暑氣清,祇有燕雀無人聲。
云頭忽移簾影失,雨點亂集荷盤傾。
溝坑水溢魚鱉喜,庭戶風送蛟龍腥。
衣巾汗垢為一洗,呼奴舉榻臨前楹。
取泉石井試日鑄,吾詩邂逅亦已成。
何由探借中秋月,與子同游白玉京。
仕宦遍四方,每出歸愈貧。
寒暑更質衣,笑倒鄰里人。
今年作史官,坐糜太倉陳。
無如思歸何,日夜望絕麟。
區區牛馬走,齪齪蟣虱臣。
恩深老不報,肝膽空輪囷。
福莫大于不材之木,禍莫慘于自躍之金。
鶴生于野兮何有于軒,桐爨則已兮豈慕為琴。
古今共戒玉自獻,卷舒要似云無心。
廬室但取蔽風雨,衣食過足豈所欽。
我今余年忽八十,歸耕幸得安山林。
逢人雖嘆種種發,入塾尚憶青青衿。
吾兒殆可守孤學,相與竭力窮幽深。
叢祠牲酒走村村,賴是龍歸為解紛。
爽氣收回騎月雨,快風散盡滿天云。
數峰縹緲如屏面,一浦漣漪作簟紋。
猶勝楚人簫鼓里,九歌哀怨下湘君。
舉手可及屋,積書高拄頤。
忽聞疏雨滴,怳記故山時。
點染聊成字,呻吟僅似詩。
不關才思盡,碌碌本亡奇。
經冬少雨雪,所至苦水涸。
園蔬葉多蠹,山步船半閣。
入春一再雨,喜氣滿墟落。
又聞湖邊路,已破小桃萼。
一尊儻可攜,父子自酬酢。
曲巷連新市,層樓近小橋。
青簾猶滴雨,綠浦恰通潮。
簾影晴方見,笙聲冷未調。
斜陽覓歸路,偏愛玉驄驕。
澒洞風號木,蕭條雨滴階。
忽思穿兩屐,聊用散孤懷。
赤腳舂畬粟,平頭拾澗柴。
先師有遺訓,萬事忌安排。
烈風大雪吞江湖,巨木摧折竹葦枯。
烏鳶瑟縮墮地死,豈復能顧卵與雛。
棘枝拔出亂石罅,凜凜生氣獨有余。
耐寒兩鵲亦異稟,羽族有此山澤癯。
神凝氣勁中自足,不待晴日相鳴呼。
深知畫手亦怪偉,用意直刮造化爐。
氄毛雖細爪翮健,落筆豈獨今所無。
我評此畫如奇書,顏筋柳骨追歐虞。
妖妍天遣占年華,嘆息人間有許花。
十里織成無罅錦,半天留得未殘霞。
欲題直恐無才稱,不見何由信客夸。
醉后又驚春事晚,湖堤煙柳已藏鴉。
初入修門鬢未秋,安期千里接英游。
退歸久散前三眾,邁往欣逢第一流。
只道升沉方異趣,豈知氣類肯相求。
龍鐘不得臨江別,目斷西陵煙雨舟。
殘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簾幕低新燕,房櫳起晚蠶。
名花紅滿舫,美醞綠盈甔。
春事還如昨,衰懷自不堪。
為農得飯常半菽,出仕固應甘脫粟。
藜羹自美何待糝,況復畏人嘲苜蓿。
今年還東已八十,視聽雖存鬢先禿。
安能賣藥謀助道,但有知分堪養福。
水車轆轆鄰餽魚,社鼓冬冬眾分肉。
可憐老子暫膨脝,午睡窗邊自捫腹。
風雪正相乘,蕭然一點燈。
擁爐蒙衲被,就壁倚枯藤。
火降神方王,河潮腦自凝。
鄰雞太多事,三唱請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