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雜詩十一首 其二
故山不可到,飛夢隔五嶺。
真游有黃庭,閉目寓兩景。
室空無可照,火滅膏自冷。
披衣起視夜,海闊河漢永。
西窗半明月,散亂梧楸影。
良辰不可系,逝水無留騁。
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靜。
故山不可到,飛夢隔五嶺。
真游有黃庭,閉目寓兩景。
室空無可照,火滅膏自冷。
披衣起視夜,海闊河漢永。
西窗半明月,散亂梧楸影。
良辰不可系,逝水無留騁。
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靜。
故鄉難以到達,連飛夢都被五嶺阻隔。真心游覽有《黃庭經》相伴,閉目能感受日月之景。室內空蕩無物可映照,燈油耗盡火已熄滅自然變冷。披衣起身看夜,大海遼闊銀河漫長。西窗有半輪明月,把梧楸的影子散亂地投下。美好時光無法挽留,如流水一去不返。我期望幼苗晚些枯萎,秉持這一份寧靜的念頭。
故山:故鄉的山,代指故鄉。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在今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交界處。
黃庭:《黃庭經》,道教經典。
兩景:指日、月。
膏:燈油。
河漢:銀河。
永:長。
梧楸:梧桐與楸樹。
系:挽留。
騁:奔跑,這里指水流。
苗:幼苗。
此詩是蘇軾和陶之作。蘇軾被貶海南,遠離故鄉,在孤寂的環境中創作此詩。當時他身處逆境,生活艱難,內心思念故鄉,同時也在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與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思鄉之情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體現了詩人在困境中尋求內心寧靜的心態。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蘇軾詩作中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反映了他被貶時期的心境變化。
鄧氏銅山虛設想,沈郎榆莢許為鄰。清宵風露頻頻擲,似向空庭卜遠人。
高高亭聳紫霄端,借榻高眠廛市間。輪奐重新無俗□,何如來此伴云閑。
十年孤客再浮江,點點丹楓映酒缸。佩劍尚余虹一半,寄書安得鯉成雙。宋朝園寢云為殿,越國浮屠樹作幢。斜日西陵煙火亂,暮山無數滿船窗。
土廣曾吞九云夢,民勞因起一阿房。人皆憐楚三戶在,天獨知秦二世亡。
昭明遺跡在,有客款禪扉。文藻垂千載,樓臺空夕暉。但留題壁句,莫惜和人稀。伊昔棲遲地,年衰杖履違。
東風無力落花輕。界破桃腮柳眼明。除卻游湖無個事,但拈紅豆打黃鶯。飛花飛絮點春陰。化作浮萍那易尋。樓外莫栽楊柳樹,看他離別最傷心。
客從軍中來,遺我盈丈紙。展卷列丹青,大荒靡涯涘。嵯峨于闐山,蜿蟺伊麗水。輪臺及陽關,如在掌上指。漢唐殊名稱,回夷互遷徙。服畔靡有常,古來多戰壘。白骨沉沙窩,金刀折澗底。寒暄異中華,幅員空萬里。有壤不可耕,得民不可使。唐虞聲教訖,西被流沙止。聚米雖良謀,形勢何足恃。素壁張斯圖,聊識大亥趾。
天壇昨夜秋如水,袖里青蛇作電飛。海水立時風乍起,畢星臨處月初離。仙人誰挾飛霞佩,太守還題喜雨詩。不用胡麻炊作飯,大田有粟可充饑。海上炎氛十丈紅,仙人曾此有神功。云隨鸞鶴飛丹篆,雨挾蛟龍出貝宮。星漢水流天上下,稻畦香動?南東。白頭野老歌仁惠,擊壤清時祝歲豐。
豸使霜威肅八荒,名園春日餞霞觴。驄輪無自永今夕,民瘼憑誰達未央。嶺徼艱危資倚仗,臺端豐采倍尋常。欲知無限東人意,都在鴻飛九罭章。
良弓新賜專征伐,分惠書生意最優。稱手開弦秋月滿,向空發矢曙星流。貫雕敢在轅門射,破敵期隨驥尾游。白璧黃金酬未得,題詩遙寄重回頭。將略家傳能不忝,貂蟬行里羨君優。忠勛信是無雙士,才望何慚第一流。中外傳聞常共仰,君臣行見慶同游。好將一段匡時策,歸去敷陳玉殿頭。分手宣城才幾日,暮云西望客情優。異鄉況是參商隔,兩地空嗟歲月流。此際題詩天外寄,何時秉燭夜中游。丈夫遭際應圖報,莫遣相思變黑頭。
河清無人待,蘭芳無人采。山空露團團,葛蔓石磊磊。世有傾國媒,一笑珠百琲。往時禰處士,顛倒孔北海。
社后來何暮,梁閒話頗多。巢泥愁未穩,無面見淘河。
生平閱歷幾經春,晚年逢春不厭頻。歲月渾忘將老去,鶯花倍覺與人親。
蹉跎且莫回頭數,欸洽還同覿面新。畢竟東君專屬意,銜懷肯負此芳辰。
安用移封向酒泉,
醉鄉只擬乞南園。
更添小閣臨灘石,
一洗人間歌吹喧。
□□□□一番□,□□風光□□□。□□渭川公子在,此時□□理絲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