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子由
堆幾盞埃簡,攻之如蠹蟲。
誰知圣人意,不盡書籍中。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
妙哉斲輪手,堂下笑桓公。
堆幾盞埃簡,攻之如蠹蟲。
誰知圣人意,不盡書籍中。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
妙哉斲輪手,堂下笑桓公。
桌上堆滿了陳舊的書籍,你像蠹蟲一樣鉆研。誰能知道圣人的真意,并不全在這些書籍之中。樂曲奏完琴弦還在,器具做成機關已空。技藝高超的斲輪老手,在堂下嘲笑桓公。
埃簡:積滿塵埃的書籍。
蠹蟲:蛀書的蟲子,這里指埋頭苦讀之人。
曲盡弦猶在:樂曲演奏完了,琴弦還在,比喻事物的本質和精髓并非只在表面的形式。
器成機見空:器具做成了,機關就顯露出來,意思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象。
斲輪手:砍木頭做車輪的工匠。
桓公:指齊桓公。《莊子·天道》中有斲輪老手嘲笑桓公讀古人書是糟粕的故事。
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蘇軾可能看到蘇轍過于專注于書本知識,希望通過此詩提醒他不要局限于書本,要從更廣闊的角度去理解知識和道理。
主旨是提醒人們讀書不能死讀,要領會其中真意。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典故闡述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xiàn)了蘇軾對學習方法的獨特見解。
神理今何在,斯人竟若斯。
顏淵徒有德,伯道且無兒。
白發(fā)今非老,青云數(shù)有奇。
誰言夕郎拜,翻向夜臺悲。
錦字相催鳥急飛,郎君暫脫老萊衣。
遙想雙眉待人畫,行看五馬送潮歸。
望夫山上花猶發(fā),新婦江邊鶯未稀。
令秩和鳴真可羨,此行誰道負春輝。
水流過海稀,爾去換春衣。
淚向檳榔盡,身隨鴻雁歸。
草思晴后發(fā),花怨雨中飛。
想到金陵渚,酣歌對落暉。
館娃宮中春已歸,闔閭城頭鶯已飛。
復見花開人又老,橫塘寂寂柳依依。
憶昔吳王在宮闕,館娃滿眼看花發(fā)。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聲夜怨江邊月。
古來人事亦猶今,莫厭清觴與綠琴。
獨向西山聊一笑,白云芳草自知心。
隳官就賓薦,時輩詎爭先。
盛業(yè)推儒行,高科獨少年。
迎秋見衰葉,余照逐鳴蟬。
舊里三峰下,開門古縣前。
多雨南宮夜,仙郎寓直時。
漏長丹鳳闕,秋冷白云司。
螢影侵堦亂,鴻聲出苑遲。
蕭條人吏散,小謝有新詩。
遷客投于越,臨江淚滿衣。
獨隨流水遠,轉覺故人稀。
萬木迎秋序,千峰駐晚暉。
行舟猶未已,惆悵暮潮歸。
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
天寒落萬里,不復歸本叢。
客子念故宅,三年門巷空。
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東。
生涯能幾何,常在羈旅中。
君為東蒙客,往來東蒙畔。
云臥臨嶧陽,山行窮日觀。
少年詞賦皆可聽,秀眉白面風清泠。
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今日還山意無極,豈辭世路多相識。
歸見萊蕪九十翁,為論別后長相憶。
社里東城接,松阡北地開。
聞笳春色慘,執(zhí)紼故人哀。
終日南山對,何時渭水回。
仁兄與恩舊,相望泣泉臺。
江臯盡日唯煙水,君向白田何日歸。
楚地蒹葭連海逈,隋朝楊柳映堤稀。
津樓故市無行客,山館荒城閉落暉。
若問行人與征戰(zhàn),使君雙淚定霑衣。
久作涔陽令,丹墀忽再還。
凄涼辭澤國,離亂到鄉(xiāng)山。
北固灘聲滿,南徐草色閑。
知心從此別,相憶鬢毛斑。
憶昨相逢論久要,顧君哂我輕常調。
羈旅雖同白社游,詩書已作青云料。
蹇質蹉跎竟不成,年過四十尚躬耕。
長歌達者桮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征求盡。
此時亦得辭漁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犂牛釣竿不復見,縣人邑吏來相邀。
遠路鳴蟬秋興發(fā),華堂美酒離憂銷。
不知何日更攜手,應念茲晨去折腰。
趨陪禁掖鴈行隨,遷向江潭鶴發(fā)垂。
素浪遙疑八谿水,清楓忽似萬年枝。
嵩南春徧傷魂夢,壺口云深隔路岐。
共望漢朝多霈澤,蒼蠅早晚得先知。
商丘試一望,隱隱帶秋天。
地與辰星在,城將大路遷。
干戈悲昔事,墟落對窮年。
即此傷離緒,凄凄賦酒筵。